那小娘子听了,欲待不信,又见十五贯钱堆在面前;欲待信来,他平白与我没半句言语,大娘子又过得好,怎么便下得这等狠心辣手?疑狐不决,只得再问道:“虽然如此,也须通知我爹娘一声。”刘官人道:“若是通知你爹娘,此事断然不成。你明日且到了人家,我慢慢央人与你爹娘说通,他也须怪我不得。”小娘子又问:“官人今日在何处吃酒来?”刘官人道:“便是把你典与人,写了文书,吃他的酒才来的。”小娘子又问:“大姐姐为何不来?”刘官人道:“他因不忍见你分离,待得你明日出了门才来。这也是我没计奈何,一言为定。”说罢,暗地忍不住笑;不脱衣裳,睡在床上,不觉睡去了。
(《错斩崔宁》)
的诗词,也有无名的民间的通俗诗词。在本文里,说着说着,来个“正是”,紧接着就是一对联句,这东西,我们叫它“插诗”吧,是很有趣的东西。我们摘举一些:
三杯竹叶穿心过,
两朵桃花上脸来。
又:
谁家稚子鸣榔板,
惊起鸳鸯两处飞。
(以上全摘自《碾玉观音》)
在散文里插上两句这样的韵文,使得前面的叙述,得到一清晰深厚的概括印象,加深艺术感染的效果,自有它很大的好处。这种形式在后来的小说,例如在《警世通言》等“三言”或《今古奇观》里,我们常常见到:
随你官清似水,
难逃吏滑如油。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常将冷眼观螃蟹,
看你横行到几时。
(《苏知县罗衫再合》)
偷鸡猫儿性不改,
养汉婆娘死不休。
(《蒋淑贞刎颈鸳鸯会》)
但为了加强叙述和描写,有时也用长长一段韵文插入文间,如《碾玉观音》描写失火,便把一切状火的声势的民间传说、典故,和火有关的事物通通写进,形成一段好像词的东西。
有时也用民间的成语、歌谣、有趣有韵的联句,《冯玉梅团圆》里形容老年到来:
腰便添疼,
眼便添泪,
耳便添聋,
鼻便添涕。
这种形式也一直影响了以后的长短篇小说,像《水浒传》和《今古奇观》,大大增加了语言的风趣。其中很多出自说书人的创作,很有价值。有时添加这些东西,只是为了引人发笑,例如形容山的高就说:
几年摔下一樵夫,
至今未曾摔到底。
(《新编五代史平话》)
这些话本,在末尾也用四句诗结束,总结一下故事的内容和指出教训的要点。例如《碾玉观音》末尾道:
咸安王捺不下烈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