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赞叹着,他几乎来不及更多地赞叹,他揿了一下快门,扳转片机,又揿了一下快门……
江面上,一个湿漉漉的小脑袋时沉时没,少顷,一只小手攀住了沙岸上的苇根,吊起了光溜溜的身子,孩子返回了江心岛。他双手捧住那个用裤衩扎成的小包,一步步走进苇丛,他张望了一下黑黝黝的沼地,就急急忙忙地钻了进去,在那个没有了白鹳的空巢旁,他犹豫地站了一会,就连忙蹲下,解开小包,捧出两枚灰蓝色的鸟蛋,轻轻安放在巢的中央,他走出几步,又回来,用指甲刮去蛋上两个泥点,然后怏怏地离开了那里。
落日沉入了江底。在最末一刻,落日用它的余热,将一切迷乱杂陈的色彩都烧燎以尽,仅留下它的形骸,那是一些黑的剪影,落日将它牢牢熨烫在自己胸前,然后拥着这里的一切,仿佛要洗浴似的,坠入了江心……
不久,江水捞起的是一轮洁白的月。
1985年8月
* * * * * *
浓墨重彩的景致勾画,惊心动魄的人鹳相争,想必给你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目眩神驰之后,不妨静下心来抹去字里行间浓厚的油彩,用最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文章中的几个典型形象,体会一下这些形象的特点。
想一想,文中描写的鹳群惊飞、盘旋、冲击是如此的狂烈、迅捷,充满了野性和力度之美。与此相比,“孩子”和“汉子”是如此渺小、单薄。然而人鹳相争的结果怎样呢?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文中那个一边赞叹、一边忙着拍摄的旅行者的形象意味着什么?
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这些话题我们已经很熟悉,但不要因此忽视它们。思考一下,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积累下列词语
突兀蓦然拖曳倏间脚踝心悸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