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如果管仲是一个死板的人,不听朋友的劝告,怎么会有后来的光荣史呢?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朋友是多少的重要,如果没有鲍叔牙这样的朋友,更不会有“仲父”了。如果他的朋友是一个见利忘义,只顾自己而不会国家考虑的人,他也不会好端端地做他的官了,很可能也会像孙膑一样四肢不全了。管仲的一生无疑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可以以心换心的朋友,还遇到了一个和他心有灵犀[xī]的君主。这使得他终能成就一番名垂青史的伟业。
才华横溢,一匡天下
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写道:“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东周列国志》也记载管仲“生得相貌魁梧,精神俊爽,博通坟典,淹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可见他不仅对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首霸立下了汗马功劳,对当时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孔子曾在和学生子贡的谈话中对管仲的影响作了精彩的描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中原的百姓至今还在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得披头散发,衣襟向左边开了。”这些都充分肯定了这位政治家的历史地位。
管仲为相,做到了为国谏君,为民谏君,为君谏君。在决策国家大事之时及时忠谏,使君主在决断大事之中不失误,在维护国威之时不失体,在大礼之中不失礼。确保了君主形象,维护了国体,树立了国威。
在经济方面,他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国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与经济是否发展密切相关。换而言之,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富裕了人民才会知道礼节的重要,人民温饱有了保障才会了解文化的意义。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废除齐国仍保留的公田制,实行按土地肥瘠定赋税轻重的土地税收政策,管仲的经济、财税思想在中国经济、财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管仲的税收思想可以归纳为4个方面:
1.发展经济是增加税收收入的基础。管仲强调:“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实墟圹,垦田畴,修墙屋,则国家富”。
2.主张轻税。在土地税方面,管仲主张“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十取一,岁饥不税”。管仲十分重视工商业,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管仲不仅主张“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而且主张“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即免征工商税。
3.实行差别征税。对土地征税,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衰,音催,意为等差递减)征,则民不移”的重要税收政策。这个政策是按土地质量好坏征收差额赋税,而不是对不同土地征收同等的赋税,从而达到公平税赋,使劳动者不再相率逃亡,安居乐业,稳定赋税收入。
4.主张盐铁由国家专卖。管仲主张由政府控制部分重要自然资源,即“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史记平准书》),取得收入以满足财政需要。认为盐铁是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不可一日或缺,主张由国家实行专卖,垄断其销售,从而达到国家控制市场与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