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路问成人(1)。子曰:“若臧武仲(2)之知(3),公绰(4)之不欲(5),卞庄子(6)之勇,冉求之艺,文(7)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8),久要不忘平生之言(9),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第十四》)
【注释】
(1)成人:完人;人格完整,道德修养、学识、行为无缺点的人。
(2)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
(3)知:同“智”。
(4)公绰:鲁国大夫孟公绰。
(5)不欲:清心寡欲。
(6)卞庄子:卞,音“变”。鲁国卞邑大夫。
(7)文:音“问”,修饰。
(8)见危授命:面临危难,能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全力以赴。亦作“见危致命”、“见危受命”。
(9)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不忘久要平生之言。要,音“腰”,约定。久要,以前的约定。平生,平时。意思是以前的约定和平时答应人家的都能信守不忘。
【语译】
子路问怎样才是完人。孔子说:“有像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修饰,就可以算是个完人了。”孔子又说:“当今完人何必得这样呢?看到钱财利益,能想到道义,面临危难,能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全力以赴,以前的约定和平时答应人家的都能信守不忘,这样也可以算是个完人了。”
【研析】
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为什么品德完善还要仁、义、礼、智、信、勇、艺、礼、乐等呢?想想看:人真的能一步登天吗?道德体系如果也像大树一样、人伦一样,有着根源、脉络、枝干、花果叶等,有条有理,生生不息,向下可以分化繁衍;向上可以寻根溯源,层次分明。那么心性高低、修养不同的人,就像在不同层次,离道德根本有着深浅远近的不同,即使孔子真能道出道德、完人的根本,简易明白,但弟子层次、境界不够高的话,也领悟不到真义,更达不到。因此还得务实地从力所能及的一些道德条目做起,那么这些道德条目可能就是方方面面的,为什么呢?因为人心有方方面面的道德缺损和执迷。
道义与权利、仁慈与毒害、诚信与诈欺,看起来似乎很容易选对,但如果要成为完人,那个检验可能就是很尖锐的,例如涉及工作、生命、名誉、物质利益的得失,或权力的压迫、亲情的煎熬等,人是否还能坚持道义、仁慈、诚信?因此不管社会时空背景怎么变迁,人心道德怎么低落,总是有办法可以升华,也有办法可以检验是否达到标准,更能知道人的心性所在的位置。至于心性还得修养的人,是不是还没圆满?那怎么可能是完人呢?
【延伸思考】
1、合于道义的权力、钱财、物质利益才可以去取得,这个原则很重要,为什么呢?如果不合道义去取去得会有什么问题?
【参考】例如:会有争夺争斗的事、就算取得了也会被批评被夺回被报复、自己会觉得良心不安、会损德造业、会有报应等。
2、完人还算是人吗?圣贤是完人吗?这世界上有可能有完人吗?完人是不是就要去当神了?如果世界上没有完人,是不是“孰能无过”?那么人总不免会犯过错,我们不能苛求别人,是不是应该宽恕别人呢?是不是要肯定人家良善的本性,诚恳待人呢?
【阅读资料】
杨正见
杨正见是眉州通义县居民杨宠的女儿。她自幼聪明伶俐,悟性好,富有仁慈怜悯之心,并推崇清虚之道。成年以后,父母将她嫁给了同郡的王生。王生家是巨富,好宴请宾客。一天早晨,正见的公婆又要摆宴席,请亲朋故友,她从市场上买来了活鱼,叫正见烹饪成鱼脍。宾客们在厅堂里赌博游戏。
太阳已西斜了,饭菜还没有备好。厨房里,正见怜惜活鱼,把它放在盆中玩耍,不忍心杀它。将近晚饭时间,公婆着急,责备她饭菜还没准备好,催她赶快做。正见害怕了,就躲到邻居家,她又从邻居家跑了出来,逃到野外,在荒郊野外走了十多里地,也不感到疲倦。
走着走着,她发现路边的花草树木与人间不同。她来到了一间山舍,见屋内有位女道士,正见就把自己离家出走的原由告诉了女道士。女道士说:“你有悲天悯人的善心,是可教之人。”就留下正见与她同住。
山舍位于蒲江县的主簿化附近,住处周围无饮用水,女道士就让正见去取山涧的泉水。女道士素来不食人间烟火,但为了正见的缘故,她常常去山外讨要粮食,以赡[shàn]养正见。如此这样,过了数年。正见则恭顺谨慎,勤快而守弟子的礼节,从未有过懈怠的时候。有一天,正见忽然在取水的地方看见一个小娃娃,他洁白可爱,只有一岁多点,见到人就兴高采烈。正见抱起他,对他非常怜爱。自此,正见每次见到他,就会和他多待一会儿,正见因此有许多次不能按时回家。女道士觉得很奇怪,就询问正见,正见就把遇到小娃娃的事告诉女道士。女道士说:“如果你再碰到那小娃娃,一定要把他抱回来,我要见见他。”
一个多月后 ,正见取水时,那小娃娃又出现了,她就把小娃娃抱起来往家走。快到家时,小娃娃已经僵了,看他就像树根一样,有数斤重。女道士一见到它,就认出它是茯苓,命正见去洗锅好蒸来食用。这时,恰好赶上储存的粮食吃光了,女道士又要出山去讨米粮,她留给正见一天的食品和三小捆柴,并嘱咐她说:“锅中之物,等到三小捆柴烧尽时,就可停火,不要急着去看它。”
女道士一走,本应过一晚上就回来,可万万没想到,这晚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倾盆大雨。山洪暴发,道路受阻,女道士被阻在山外达十天之久。正见饥饿难忍,实在经不起锅中之物散发出的阵阵香气的诱惑,就偷着吃它,等到正见吃尽了那茯苓时,女道士才回到家。女道士见此情形,不由得叹息道:“谁能成仙,真是有定数啊!如果不是遇到雨水冲坏了山道,你怎么可能吃尽这灵药呢?我的师父常说:‘这山里有人形的茯苓,吃到它的人可以白日升天’。我等了它二十年了,如今你有缘遇到它,并食用了它,你才是真该得道的人。”
自此,正见的容颜、状态越来越奇异,光彩射人,常有众仙人降临她的住室,与她谈论真宫仙府之事。一年多后,正见就白日升天了,当时是唐代开元二十一年壬申十一月三日。她常对她的师父说:“吃了灵药,当日就该成仙。我之所以迟迟不能升天,是因为在我年幼时,父母拣税钱送往官府,我见其中有明净圆好的钱,就偷了两个藏起来玩。就是因为这个偷藏官钱的过错,我被罚在人间多住一年。”她升天的地方,就是现在邛州蒲江县的主簿化,那里还存有汲水处。
(出自《集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