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标签:散文传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红楼一痴  发布时间:2012-05-14  ★★★加入收藏〗〖手机版
摘要:我尤其注重唐宋这一时期的作家和作品。刘伯严老师在讲文学史的时候特别强调过要读文学批评史,在省教育学院是没有开设这一课程的,批评史的内容都是贯穿在文学史中讲解的。我深刻领会了孟子的“知人论世”的思想。…

(二十四)

暑假回到家里我好好的做了计划和安排,因为要看很多的书我放弃了去岳父家里“搞双枪”,妻子很支持我,鼓励我把该读的书好好读完。我很感动也很有劲头去看那一大捆书。

为了配合文学理论的学习,我抓紧时间看完了李泽厚的《美学三书》和《中国美学史纲要》,(他的《华夏美学》是我毕业后才读弯的)果然名不虚传,李先生的书体大思精,系统性很强史料翔实知识丰富,且遣词造句非常稳重很富逻辑性。如果有人问我读后是什么感觉,我会告诉他除了佩服还是佩服,我几乎找不出可以表达我的感觉的准确词汇。

在此赘述几句,李泽厚的《哲学文存》是很难读懂的,尤其是里面关于康德哲学中的“三大批判”的批判,我试图把它弄得明白些,但毕竟囿于专业不同,没有系统的读过西方哲学著作,因此看完了与没看一个样。至于他的《中国思想史论》,我却读得很认真,很多的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尽管很多东西与主流的不同,但我个人觉得李泽厚是个很有前瞻意识的哲学大师,对中国的民主进程的推进他是很激进的。尤其是对中国人的思维模式的研究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他是走在前列的。后来我迷上了《书屋》这本杂志,是长沙某个出版社主办的,我在这个杂志上看过李锐老先生的一系列文章,因其思想与李泽厚很相似,所以留下了很身的印象。李锐说“中国的治国思想从根本上来是不是以儒家为主而是以法家为主”,他用很多的实际例子来证明了儒家只是统治者用来笼络人心的一个幌子或者工具而已。我非常欣赏这个观点,直到现在我仍然赞成这种说法!《中国思想史论》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为了把政治巩固一下就用心看了点课外的书籍,而正真要考试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却很少花时间,当时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以为高中与专科时候就学的比较好,不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结果吃亏就吃在政治上,只考了59分。在此不提。

暑假足足有两个月的时间,气温高,很少下雨。我住的房子地势低,通风条件不好,很是闷热。整天都开着风扇还是汗流不止。我计划要把在长沙买的《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仿真模拟试题集》做完一半,同时看完《中国古代文学史》,还打算把《今日中国》英文报完成一部分。为了劳逸结合,妻子与我商量说现在身体好多了(甲亢已经得到控制,各项指标达到正常),计划着孕育下一代,要锻炼锻炼,也为了我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决定去买羽毛球与乒乓球。每天早上读完英语之后,坚持半小时的羽毛球锻炼,冲凉之后就吃饭读书,傍晚时分太阳下山了就外出打乒乓球,也是半小时的工夫。那时感觉体力很好,精神也充足,劳逸结合的读书效果与在长沙是有不同的,生活似乎有规律了,读书也有计划也有规律。唯一感觉遗憾的是没有资料可查。

着是个非常充实的暑假,读书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我感觉到妻子给我的是动力也是压力,她千方百计使我消除疲劳,使我高兴愉快,给我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为了提高我的英语水平,她总是先把我要做的题目做一次,遇上不认识或者不能理解的单词短语就用纸记下来。待我做后对照答案时她就帮我分析,她也感觉到教书与读书有了明显的不同。她说不接触大学内容了,不看英文报纸了好多东西反应不过来,很多词汇也容易忘记了。她参加了5月份的成人高考,报考湖南师大的本科函授,成绩出来了,离正式录取线还差一点,与教育厅的一位熟人联系过,说要等到下一批补录。妻子说精读没有考好,因在学校工作量很大,教三个班的英语还要教两个班的劳动技术课,没有时间去看书啊。她也想趁此机会读读书,提高一下专业,因为准备在我毕业的时候升级做妈妈,那时哪里还有时间去读书呢?因此夫妻双修使我倍增信心。

暑假的计划基本上是实现了,妻子几次拿出试卷来规定时间要我完成,检测我到底有多大进步。我几乎可以很保守的得30分以上了,当然离50分的要求还很不够。但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刚开始的时候比是有突破了。我的目标是力争考55分。文学史是很鲁索的,要识记的内容很多,零碎又繁琐。郭预衡教授的教材算是看完了,马马积高教授的教材在课堂上基本解决。但是问题又来了,听说文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与面试是不一样的。入学考试要笼统得多,面试才主要针对所选的专业出题。这就意味着我重点攻读的唐宋文学很可能在笔试中占不了多少分。这个消息是北师大研究生毕业的表姐夫告诉我的,他从北京回来了,到一中看望我父亲时如是说。我宁肯相信这一点是真的,如果一旦是这样那我的工夫就算是白费了。我又只好把郭预衡教授的教材从头看起,主要关注先秦两汉。

文学是需要思辨力的,要感性也要理性,创作可能更感性一点,而研究却更要理性。回过头来想想当初的读书,我的感性多与理性,尽管我一直认为我是个喜欢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人。太多的东西来不及思考和理解,一堆一堆的书籍,大量的资料,还有枯燥的单词短语以及看不完的英文报纸,整个脑袋就像水库一样拼命装水,还来不及净化。真正感觉到看过的书有实际价值是在教高中以后,“书到用时方很少”,感性的积累在特定的时候就发生了它的作用。

谭博文:《下班的路上》
  题记:当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坐上那辆熟悉的公交车。司机、座位、路边的房子甚至的一同坐车的乘客,都已经让人有了熟悉的感觉。…
  • 好学触屏公众号虎力全开、杨帆起航!
  • 四大名著全套小学生版注音版
  • 诗词中的科学全4册
  • 曹文轩系列儿童文学全套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