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弗洛依德严格地把心理划分为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不同,荣格将之更生动地视为充满着许多奇妙身形的集合,它们每一个都值得相遇,现在我们涉及的是其中的影子。
影子是我们的心理的另一面,是有意识的思维的黑暗兄弟。它是该隐、卡利班、弗兰肯斯坦的怪物和海德先生。它是指引但丁穿越地狱的维吉尔、吉尔伽美什的朋友恩奇都,佛罗多的敌人格伦。它是同形的幻鬼。它是小泰山毛戈力的灰狼弟弟,它是狼人,是千百则民间传说里的狼、熊和老虎,亦是古蛇路西弗。影子站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门槛上,我们在梦里遇见影子,它化身为姊妹、兄弟、朋友、野兽、怪物、敌人和向导。它是我们不想也不能对有意识的自己承认的事物,是我们内心被压抑、否定或不使用的品性和意向。在描述荣格心理学的时候,乔兰德雅各比写到:“影子的发展与自我的发展并驾齐驱,自我不需要或不能使用的品性或被冷落或受到压制,所以它们在有意识的生活中只显露出冰山一角或者根本不见踪迹。同样的,虽然一个孩子没有真正的影子,但是他的影子会随着他的自我的不断成型和不断扩张而越来越清晰。”
荣格自己也说:“每个人都带着影子,它愈是不能显现在有意识的生活中,它就愈阴暗、愈强烈。”③换句话说,你越回避它,它就变得越强壮,直到它成为一种恐吓、一项不能承受的负担,一个潜伏在灵魂里的威胁。
因为影子不被意识承认,它就被投射到外界的他人身上。我什么都没做错——是他们的错。我不是妖怪,其他人才是。所有外国人都很坏,所有共产主义者都很坏,所有资本主义者都很坏。都是猫猫惹了我我才踢它的,妈咪。
如果我想生活在真实的世界中,我必须收敛起我的投射,我必须承认那可憎的邪恶存在于我的体内。这不容易做到。要不去责怪其他人太难了。但是这也许值得尝试。荣格认为,个体“只有学会控制自己的影子,他才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他才是成功地为我们今天所遇到的尚未解决的巨大社会问题尽到了绵薄之力。”④
而且,那样的个体才能向着真正的团体、自知和创造生长,因为影子就站在门槛上。我们或选择让它阻挡我们通往无意识的创造深渊,或选择让它指引我们去目的地。影子并不是单纯的邪恶。它是次等的、原始的、笨拙的、动物般的、孩童般的、强大的、充满活力和自动性的。它不虚弱亦不优雅,迥异于来自北方的青年,它黑暗、粗鄙、莽撞,但是离开了它,人就什么都不是。不能投下影子的身体算什么?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没有形体、平面的卡通漫画角色。如果我否认自己和邪恶之间的深刻联系我就否认了真正的自己。我将无为无成,只会破坏毁灭。
荣格特别注重人的后半生,当影子已经生长了三、四十年后,它同意识的交锋会变得举足轻重。象荣格说的,孩子和自我和影子都还很模糊,孩子能轻易把自己当成一只瓢虫,或者发现影子恶毒地潜伏在床下。我认为当前青春期和青春期到来时,自我意识觉醒,不可阻挡,而影子也随之加深。一个正常的青少年渐渐不会象一个孩子一样随意投射,明白不能把什么都怪罪到戴着黑帽子坏蛋身上。青少年开始为自己的行为和感受承担责任,与之俱来的或许是可怕的负罪感。青少年的影子往往表现地比事实上更黑暗得多、更邪恶得彻底。年轻人要通过这一阶段中自我责备和自我厌恶的麻痹,唯一的方法是真正直面自己的影子,面对它的脓包粉刺和尖牙利爪——把它当成自己来接受——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最丑陋的一部分,却不是最虚弱的一部分。因为影子是向导。它的指引向内却返外,向低却返高,如同霍比特人比尔博说的,我们会再次返家。由它指引的认识自我的旅程通往成人和光明。
“路西弗”意为光的携带者。
我因此认为荣格所描述的对于个体而言首位重要的需求和责任,正是安徒生笔下的知识青年没有走完的路程。
我也因此认为最伟大的奇幻作品都在讲述这一旅程,而奇幻也是记述它以及它的危机与回报的最好载体。在理性化的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无法描绘出驶向无意识的航程中的各个事件:只有调用深层心理的象征性语言才能既贴切又不沦为琐碎。
另外,这一历程不止是心理上的,也是道德上的。许多优秀的奇幻作品中总包含有一段强烈有力的伦理对话,往往体现为黑暗和光明间的较量。但是那么说让它显得过于简单,而无意识——梦境、奇想和民间传说——的伦理观一点都不单纯。它们实际上非常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