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音乐  发布:2022-05-05  ★★★收藏章节〗〖手机版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是根据汉代以来流传的同名叙事诗而创作的琴曲,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的古典名曲。原诗作者一说为蔡文姬,但《后汉书蔡琰传》中未见记载,故难以定论。其音乐为唐人传谱。

《胡笳十八拍》的“拍”字,今存见于《碣石调幽兰》谱中,意为乐段间的休止,故“拍”可作“段”解。琴曲中称“拍”者,唯有此曲。乐曲以十分感人的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

关于《胡笳十八拍》的音乐,六朝时已有《胡笳调》、《胡笳曲》流传。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引南朝宋元嘉时人张永《元嘉正声技录》所列曲目有“但曲”《大胡笳鸣》、《小胡笳鸣》,但曲为器乐合奏曲。唐人刘商有拟《胡笳十八拍》诗一首,其序曰:“……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董生指唐代琴家董庭兰,宋人朱长文《琴史》有传:“董庭兰,陇西人也,在开元、天宝间工於琴者也。天后时,凤州参军陈怀古善沈、祝二家声调,以胡笳擅名,怀古传于庭兰为之谱。”故知琴曲《胡笳十八拍》为唐人传谱。

唐代琴家董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唐宋以来,《胡笳十八拍》遂成为流传甚广的琴曲,琴书、琴谱多有著录。现存明代以来琴谱百余部,其中39部收有各种传谱的《胡笳十八拍》。明代朱权《神奇秘谱》收有董庭兰传谱的《大胡笳》、《小胡笳》,二曲不同。《大胡笳》十八段,均有小标题,小标题取自刘商拟作《胡笳十八拍》的诗句;《小胡笳》六段,小标题取自原《胡笳十八拍》的诗意。琴歌《胡笳十八拍》始见于明徐时琪所辑《绿绮新声》(1597年)刊本琴谱,此谱后部散佚。今演唱之谱本来自明代万历年间孙丕显所辑《琴适》(1611年序)谱本。琴歌《胡笳十八拍》的音乐主题材料系取自《小胡笳》,二者当有渊源关系。

琴曲《胡笳十八拍》的音乐带有深沉的倾诉性,虽流于平铺直叙,仍耐人寻味;琴歌《胡笳十八拍》始则深沉隽永,继而慷慨悲歌,原诗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艺术歌曲。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

第一拍是全曲的引子,概括了作者生逢乱世、沦落异乡的悲惨经历,两个三小节的乐节是全曲的核心音调,全曲的基本曲调均由此衍生而出。第一拍的情绪起伏很大,也为各段音乐奠定了继续发展的基础。

第二拍中出现了装饰性的变化音,使情绪的表现相当强烈。直到第十拍,一步步地深化离乡悲情,构成乐曲的第一部分。

第十一、十二拍是全曲的转折,尤其是第十二拍是唯一的音调欢快明朗的段落,抒写民族的欢乐,归国的喜悦。音乐从高音开始,节奏较宽广,构成一个舒展的乐句,这段旋律音区较高,表现了异常激动的情绪。

第十三拍至第十七拍是乐曲的第二都分,仍以抒发悲情为主,主要表现对稚子的思念。第十八拍是全曲曲尾声,在激情中结束全曲。

全曲通过她被虏、思乡、别子、归汉等一系列坎坷遭遇的倾诉,生动地反映了战乱年代一个才女悲欢离合的一幕。乐曲鲜明地显示出塞外草原的风土人情,带有异域民歌那种开朗豪放的特色。同时,乐曲更着重刻画蔡文姬矛盾不安和悲伤痛苦的内在感情。曲调悲怆凄丽,如泣如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