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大约在本世纪 20年代左右,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小说形式流行于欧洲文坛,运用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以感观印象、时空倒置的方式直接抒写人的意识状态和精神世界,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又称“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最早出现于英国,其后波及法国、美国以至拉美国家和日本。三四十年代是它的鼎盛期,40年代以后,作为独立流派的意识流小说已不存在,但意识流手法逐渐为其他流派和其他倾向的作家接受,从而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意识流小说的产生,和西方心理学、美学在近代的发展有密切关系。1884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时首次提出了意识流的概念。他认为人的意识不是静止的,也不是一个个的片断,而是一个连贯的流程,且有非逻辑的、自发的特点。本世纪初,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他揭示了意识活动的层次性,并把人的内心深处不为所觉的潜意识提高到人的意识活动的本源的地位。几乎与此同时,在美学领域,柏格森提出了直觉主义和“心理时间”的概念。这些观点的提出,大大改变了人对自身以至世界的看法,意识流小说的出现,正是导源于现代西方心理学和美学的新进展。

流动的意识是意识存在的本真状态。因此意识流小说家强调小说应尽可能贴近并原原本本地展现这种状态。一方面,他们提出了寓真实于主观的文学主张,即要求把人物的感觉、印象、心理、意识作为文学描写的直接对象,在作品中给它们以独立地位;另一方面,他们又特别强调意识活动的非逻辑、非理性和无序,从而放弃了对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思想观念、完整的情节结构以至可感可知的人物形象的追求。典型的意识流小说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1)专注于人的内心生活,直接摹写人物内心意识的各种流程;(2)就意识而言又特别看重无意识和潜意识,以此为表现的重点;(3)热衷于刻画人物的病态心理和扭曲性格;(4)结构灵活多变,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跳跃性,不受时空、因果关系限制。出于展示人物内心隐秘的需要,意识流小说中通常还充斥着象征、暗示、联想、回忆、独白和梦境。作为一个流派,意识流小说并没有共同的行动纲领和理论宣言,只是采用意识流手法的小说家不约而同的自由组合。著名的意识流代表作家有英国的维吉尼亚伍尔笑、法国的马赛尔普鲁斯特、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伍尔芙在写于 1919年的《现代小说》一文中明确地反对传统小说技巧,她要求作家“向内心看”,按照“落下的顺序”“指出每一事、每一景给意识印上的痕迹”被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先声。她本人也从事意识流小说创作。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有广泛影响。书中背景是世纪之交时的法国。“我”出于富裕家庭却精神空虚,一天在床上醒来,回想起过去的日子和亲朋故旧不胜伤感。最后“我”感到自己虽有文学才能,但韶华已逝,时光虚度,社会也今非昔比,心中无限茫然。全书通篇都是“我”的回忆。小说的地点和一些事实取自作者本人的经历,一些人物也有现实的模特,但在书中读者找不到完整的故事情节,一切都随“我”的内心感受展开,作品还对“我”的半明半暗的下意识和变态心理做了大量描写。意识流小说创作的集大成者是乔伊斯,他创作过多部意识流小说,而《尤利西斯》是他创作的顶峰。小说长达七百余页,书中的实际时间是 1904年 6月 16日早八点到午夜两点四十分共十八个多小时,但通过内心独白、回忆、倒叙、跳跃式的联想、梦与梦魔的联结、多重象征等手法,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主人公布卢姆一生的经历,客观上表现了现代西方人格破裂、内心混乱、平庸病态的社会现实。

意识流小说对传统的小说理论和形式有所突破,推动了现当代小说的发展,同时它也表露出明显的缺乏:过分张扬主观,沉溺于非理性的描写,作品发展脉络不够清晰,结构过于松散和跳跃,也有碍于阅读的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