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鸳鸯蝴蝶派是一种以迎合有闲阶级和小市民庸俗口味为目的的都市文学。发韧于晚清,民国初年最为流行。它的出现有深刻的社会背景。自清末以来,封建社会日趋瓦解,中国社会进一步殖民地化,以封建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为中心的反动统治造成了腐朽颓废的社会风气。半封建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畸型发展,必然导致反映病态社会的病态文学产生。民国前后几年,各种刊物蜂涌而起,鸳鸯蝴蝶派小说获得了广大阵地。这类刊物有《小说月报》、《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海》、《小说大观》、《民权报》副刊等,其中以《星期六》影响最大。该刊自 1904年 6月创刊前后共出 100期,每期全是小说,其内容,动辄以“一双蝴蝶,卅六鸳鸯”来比拟才子佳人,鸳鸯蝴蝶派便由此得名。

鸳派作家共同信奉的美学观点是“趣味第一”,“消遣至上”。他们把办刊物、写小说当作一种人生的消遣与娱乐,甚至做为谋利攫财的手段。因而该派作品中格调低下、趣味庸俗、粗制滥造者不在少数。按照题材,该派作品大致又可分为 5类:言情类、社会类、历史宫闱类、武侠类、侦探类,而其中以表现才子佳人的言情类为“正宗”,其余均系旁支。晚清的《花月痕》、《青楼梦》、《恨海》;民国初年徐枕亚的《玉梨魂》、李定夷的《茜窗泪影》、吴绮绿的《冷红日记》,以及后来周瘦鹃的《此恨绵绵无绝期》、张恨水的《啼笑姻缘》、秦瘦鸥的《秋海棠》都有相当影响。“言情”本是小说题中应有之意。但鸳派作品所言之情多是奇情、侠情、艳情、哀情,而且情中充斥肉欲,赤裸裸的色相描写不绝如缕,人际悲欢离合中已渗透着轮回报应的宿命论和封建纲常伦理说教,有渲泄情欲、诲淫诲盗之嫌。这与五四以来以爱情为题材揭露封建礼教对青年的残害,宣扬个性解放的进步文学有天壤之别。徐枕亚的《玉梨魂》采用文言,全书共 5章。小说描写一落难才子何梦霞到崔家教书,与梨娘相遇,一见钟情。当时梨娘已寡,不能再嫁,两人只好诗书传情。痛苦中梨娘决定牺牲自己,以小姑许给何梦霞,使何获得幸福。不想何对梨娘痴情不改,无奈梨娘服毒自尽,小姑也因不满包办婚姻与梨娘同赴黄泉。何梦霞爱情受挫,顿生报国之念,参加武昌起义,最后战死沙场。该书出版后重版 30余次,并被改编为电影、戏剧,盛极一时。书能产生轰动效应,主要是爱情悲剧写得缠绵悱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婚姻不自由的痛苦。但书中也借主人公梨娘的形象宣扬了封建贞操观念。该书结尾处何梦霞的爱国之举与人物性格的发展并不谐调,给人的感觉是点缀。通观此书,鸳鸯蝴蝶派的创作特征可见一斑。

鸳派小说作者队伍庞大。较著名的有徐枕亚、李定夷、王纯银、周瘦鹃、李涵秋、包天笑、徐卓呆、范烟桥、陈蝶仙、严独鹤等。后期又有张恨水、秦瘦鸥等。他们大多既编刊物又创作。但对鸳派作家作品也应作具体分析,其中一些作家前后思想有变化,像张恨水的创作在抗战以后明显转向进步;有的作品较有生活实感,如包笑天、周瘦鹃的一些作品反映了社会黑暗和对封建压迫的不满,对此不应一概抹煞。

五四新文学兴起后,鸳鸯蝴蝶派小说一度消沉,但在 20年代中后期和40年代又几度回潮,真正销声匿迹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