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
太阳是我们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源泉,和太阳、地球在一起的还有一大批天体——行星、卫星、彗星、小行星、流星体,以及充满太阳系空间的行星际物质,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主角”,它的质量占整个太阳系RFMJG的99.8%,行星只占0.135%,而其他天体的质量只占太阳系质量的0.00034%,可以说微忽其微。
太阳系共有九颗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的排列,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它们之中木星的体积最大,直径为143,000公里,冥王星最小,直径只有2300公里,连地球的1/4都不到。在九大行星中,肉眼看得见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就被人所类认识。地球作为一颗行星是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后被确认的,最远的3颗大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是借助望远镜发现的。
离太阳最远的是冥王星,距离太阳约60亿公里,公转周期为248年。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它距离太阳只有5800万公里,公转周期88天。
围绕行星公转的天体叫卫星。到目前为止,太阳系中总共发现了66颗天然卫星。其中地球1颗、火星2颗、木星16颗、土星23颗、天王星15颗、海王星8颗、冥王星1颗。在这些卫星中,除月亮以外,最早被发现的是木星的4颗“伽利略卫星”,它们是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后的第一批发现,到目前为止,已知卫星的近一半都是在70年代后由探测器发现的。从直径的大小来比较,有些卫星甚至比行星都大,例如,木卫三和土卫六的直径分别为5276公里和5150公里,比水星直径4878公里大。而木卫四、木卫一、月球、木卫二、海卫一又都比冥王星大。更令人奇的是,从70年代末起,科学家们发现某些小行星周围还有更小的“微型”卫星围绕着它们转动。
水星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我国古代也叫“辰星”,经常隐没在太阳的光线中。水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只有5790万公里,还不到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一半。水星直径为4880公里,赤道周长15330公里,表面积7480万平方公里,体积608亿立方公里,质量为3.331020吨,密度为水的5.46倍。
水星绕太阳一圈只需88个地球日。就是说同那些绕太阳缓慢行进的遥远行星相比,水星在疯狂地绕着太阳跑。
当水星在天空离太阳再远一些,在望远镜中能看得见的时候,它的样子就像上弦或下弦的月亮——一个半圆形。
天文学家观测了所看到的水星上模糊的斑点,初步推论,水星不能转过身子用背对着太阳,而老是把同一面向着太阳。
1964年美国用雷达进行观测,出人意料地发现,水星相对天上星星运动,绕轴自转一圈约59日!这意味着,它相对太阳转动虽然很慢,但它是在顺行的方向上转动。它的每一个半球先后被太阳照射,它既没有永恒的白昼,也没有永恒的黑夜。
最奇特的是在水星上看到的太阳。由于水星环绕太阳运行的椭圆轨道偏心率相当大,所以在水星上看来,太阳在水星天空中的运动会像一颗行星那样,忽而徐行,忽而疾驰,有时还会停下来,甚至倒退着走回头路,这种情景在其他任何行星上都是绝对看不到的。
1974年,美国“水手” 10号星际站三次从水星旁掠过,并拍下了数千张照片,这些照片的清晰度很高,清楚地显示出:水星上面并没有水,表面坑穴密布,环形山随处可见,其稠密程度不亚于月球。这些环形山和坑穴是陨星轰击造成的,因为水星质量小,表面没有足够稠密大气层可消减陨星的冲击力。
由于与太阳的距离近,水星从太阳获得的热要比地球多5倍。在没有足够的大气以及自转很慢的情况下,白天它热得很厉害,而在黑夜的那一面很快地变冷,并且冷的时间很长。当太阳处于天顶时,水星表面可热到290—420℃(这是由于水星轨道偏心率很大的缘故)。当水星位在太阳的平均距离上白昼一面的温度常常是345℃,在近日点时,水星的赤道在正午的地方温度高到能出现溶解的铅湖呢!但在水星黑夜的那一面,表面温度竟冷到-173℃。
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