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语文  发布:2022-05-07  ★★★★收藏章节〗〖手机版

(4)这种灵活的办法当然也适用于作文课,这在前面谈课堂作文的时候已经说过,不重复。

(5)要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这突出的表现是,教师所讲,学生可以抱怀疑态度,甚至提出不同看法。同教师唱对台戏,这可以吗?我认为不只可以,还有很多好处。俗话说,有状元徒弟,没有状元老师。人不能全知全能,教师自然也会错,这一点先告诉学生,偶尔错了,就都觉得无所谓;并且多数不错,态度坦荡荡,反而能够取得尊重。这是消极一面的好处。重要的是积极一面的,是有助于学生大踏步前进,因为独立思考既是多读多写的结果,又是多读多写的动力,这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同时还是锻炼思路的过程,总之是学好作文的必要条件和充足条件。

以上是说课内。以下说课外。学生不只学一门课,课外时间当然不能都由语文课占用。但语文课应该分得一份,或者还是比较多的一份。怎么利用?原则容易说,好好利用,学好语文。显然,这个原则过于原则,没有实用价值,因为从那里出发,可以走往截然不同的方向。举我不久前亲见的事为例,两个年轻人,都是来问夜大学的文言习题的:一个题是指出某一篇中的词性活用,并说明原是什么词,这里活用为什么词;另一个题是分析某一段所有句子的结构。这会有什么用处呢?恐怕唯一的用处是占去所有的课外时间(或者还要侵略其他课),而所得不过是累得要死。因此,利用课外时间,原则应该具体些,不只规定要走,还要大致规定往哪个方向走。简单说吧,是要有利于多读多写,有利于熟。

我的想法,教语文课,上课照本讲,下课留习题,作文,到时候出题,到时候批改完发还,是个容易走的路(不是说不劳累)。原则改为有利于多读多写,有利于熟,情况就大变。

可以想见的要做以下这些:

(1)培养读写的兴趣。这要引导,不只讲道理,讲读法写法,有时甚至还要把可读的作品送到眼前,可写的机会送到手下。还要有耐心,因为这类兴趣绝不能一蹴而就,又学生的资质不同,爱好不同,有些就是慢,所以要等待,在想方设法之中等待。

(2)引导,寄大希望于兴趣,如果学生(可能是少数)引而不前,兴趣总是很微弱,怎么办?这在上一节已经说过,为了学通,必须严格要求,使他们只有前进的自由,没有不前进的自由。办法是拟定周密的读写规程,比如某一时期内要读完什么,每天要写日记之类。当然,规定要实事求是,不可超过学生力之所能及。

(3)还要兼顾因材施教的原则。一班几十个学生,以语文程度和语文兴趣为尺度排队,可能多数排在中间,少数排在两端;两端,一端高,一端低。高,胃口大,消化快,自然要多吃;低的相反,要少吃。为了适应不同的情况,讲,以及读写的要求,都要有分别。这种类似旧时代学塾的教法,教师自然要多费力;不过为了对症下药,有成效,也只得勉为其难。

(4)多创造、多利用读写的机会。这方面的办法,有些是固定的,更多是随机的,说也说不尽。比如可以协助学生成立读书会,办墙报,这是固定的。随机,机无限,比如同学生一起逛大街,听见路旁一个人形容热闹说,“真是车如流水马如龙”,就可以告诉学生,这是李后主《望江南》词里的句子,李后主作皇帝不成,词却写得好,愿意读,可以找来看看,专集有什么本子,选本可用什么。写的机会也多得很,比如报刊征文,可以鼓励他们写了应征;甚至班上有什么事需要教师写个通知,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某学生代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