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欵乃曲”犹船歌。
从长沙回道州,本为逆流,又遇江水上涨,岂能说“宜夜行”呢?这样写,是正因为实际不便行舟,才需要努力和乐观的缘故。诗的前两句将二月湘江之夜写得平和美好,“春水平”说明江面的开阔,“和风”
表现春风的和煦,“满月”写出月色的明朗。诗句洋溢着乐观精神。
三、四句是诗人信手拈来一件行船途遇之事,写入诗中:当桨声伴着歌声的节拍,行驶到平阳戍(在衡阳以南)时,突然传来高声喝问,打断了船歌:原来是戍守的官吏在喝问姓名。
如此美好、富于诗意的夜里,“守吏相呼问姓名”,这个平凡的细节传达着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在大历年间,天下早已不是“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那般太平了。元结做道州刺史就是在“州小经乱亡”(《舂陵行》)之后。春江月夜行船,遇到关卡和喝问,破坏了境界的和谐,正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征。此外,这一情节也写出了夜行船途中异样的感受。
静夜里传来守吏的喝问,不但不会使当时的行人意外和愕然,反倒有一种安全感。当船被发放通行,结束了一程,开始了新的一程,乘客与船夫都会有一种似惊如喜的感受。后两句不但含意丰富,而且新颖。这才是元结此诗独到之处。
贼退示官吏并序
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元结诗鉴赏
元结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诗人,也是一位身处乱世对人民饱含同情心的清官。《唐书元结传》曾记载:“代宗拜结道州刺史。初,西原蛮掠居人万数去,遗户裁四千,诸使调发符牒二百函。结以人困甚,不忍加赋,即上言:‘臣州为贼焚破,粮储屋宇,男女牛马几尽。今百姓十不一在,耋孺骚离,未有所安,请免百姓所负租税及租庸使和市杂物十三万缗。’帝许之。明年,租庸使索上供十万缗,结又奏:‘岁正租庸外,所率宜以时增减’,诏可。结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流亡归者万余。”元结一生曾写过许多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贼退示官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揭露了安史之乱以后官吏对道州人民“迫之如火煎”,横征暴敛的罪行,批判了征敛害民的官吏,控诉了官不如贼的黑暗社会。
这首诗共二十四句,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
前六句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回忆安史之乱前的太平景象,暗寓诗人对从前开明政治的怀念。
头两句“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写诗人在开元盛世隐居樊山的经历。一个“逢”字,带有庆幸的意味,也流露出今不如昔的感慨。三四句“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借对居所景物的描写反衬太平盛世百姓安居的生活环境—— 家家有泉水,如同世外桃源,给人以恬静舒适之感,与乱世中的官、贼“纷然”骚扰形成鲜明对比。五六句“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是写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序。在开元盛世,赋税的征收有度有序,老百姓的起居也有条不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融融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