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听别人发表同样的见解和感叹,我会感到乏味。不过我知道,在别人眼里我也许更乏味 ,他们从我这里甚至连见解和感叹也听不到,我不愿重复,又拿不出新的,于是只把沉默给 他们。与人共享沉默未免太古怪,所以,我躲了起来……
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 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 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在两个人之间,这种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 。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个界限。但是,一旦这个界限清晰可辨并且严加遵 守,那么,交往的全部魅力就丧失了,从此情感退场,理智维持着秩序。
在任何两人的交往中,必有一个适合于彼此契合程度的理想距离,越过这个距离,就会引起 相斥和反感。这一点既适用于爱情,也适用于友谊。
也许,两个人之间的外在距离稍稍大于他们的内在距离,能使他们之间情感上的吸引力达到 最佳效果。形式应当稍稍落后于内容。
实际上并非心心相印的人,倘若形影不离,难免会互相讨厌。
爱可以抚慰孤独,却不能也不该消除孤独。如果爱妄图消除孤独,就会失去分寸,走向反面 。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 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这是一个孤独的人。有一天,世上许多孤独的人发现了他的孤独,于是争着要同他交朋友。他困惑了:他们因为我的孤独而深信我是他们的朋友,我有了这么多朋友,就不再孤独,如 何还有资格做他们的朋友呢?
你们围着他,向他喝彩,他惶恐不安了。你们哪里知道他心中的自卑,他的成就只是做出来 给自己看的,绝没有料到会惊动你们。
“假如把你放逐到火星上去,只有你一个人,水远不能再回地球接触人类,同时让你长生不 老,那时你做什么?”
“写作。”
“假如你的作品永远没有被人读到的希望?”
“自杀。”
我相信,一颗优秀的灵魂,即使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也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 种满足,它在一定意义上是自足的。但是,前提是人类和人类精神的存在,人类精神的基本 价值得到肯定。惟有置身于人类中,你才能坚持对于人类精神价值的信念,从而有精神上的 充实自足。优秀灵魂的自爱其实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如果与人类精神永远隔绝,譬[pì]如说 沦入无人地带或哪怕是野蛮部落之中,永无生还的希望,思想和作品也永无传回人间的可能 ,那么,再优秀的灵魂恐怕也难以自足了。
孤独者必不合时宜。然而,一切都可以成为时髦,包括孤独。
语言是存在的家。沉默是语言的家。饶舌者扼杀沉默,败坏语言,犯下了双重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