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3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250 / 286|后一章

右皇朝韩忠彦撰,录其父琦平生行事。近世著史者,喜采小说,以为异闻逸事。如李繁录泌,崔胤记其父慎由事,悉凿空妄言。前世谓此等,无异庄周鲋鱼之辞,贾生服鸟之对者也。而唐书皆取之,以乱正史。由是近世多有家传、语录之类,行于世。陈莹中所以发愤而著书,谓魏公名德,在人耳目如此。岂假门生子侄之间,区区自列乎!持史笔其慎焉。

这一段话里的,“庄周鲋鱼之辞,贾生服鸟之对”两句,颇可玩味。这是说,人物传记,不同于故事,更不同于寓言。

古人撰写人物传记,不满足于只用那些干枯的官方资料,愿意添进一些生动活泼的记述,乃参考一些野史、家乘,这是无可厚非的。司马迁的人物传记,那样生龙活现,读起来比文学作品还有兴味,就是因为他不只依据官方文献,还寻访了很多地方资料,口碑传说。后来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欧阳修撰写《新五代史》,都采用了许多私人的著述,增加了传记的生动性。

但运用这些材料,需要特有的观察、判断、取舍的能力。

历史作品,有时可以当作文学,但文学作品,却不能当作历史。历史注重的是真实,任何夸张、传闻不经之言,对它都会是损害。历史、事实,天然地连结在一起,把历史写得真实可靠,是天经地义的事。当然做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

历史,是天地间最复杂的现象。它比自然现象,难以观察,难以掌握得多。它的综错复杂,回曲反复,若隐若现,似有实无,常常在执笔为史者面前,成为难以捉摸,难以窥测的幻境。

撰述历史,时代近了,则有诸多干扰,包括政治的,人事的,名誉的,利害的。时代远了,人事的干扰,虽然减少,则又有了传闻失实,情节失落,虚者实,而实者虚,文献不足证,碑传不可信的种种困难。如果是写人物传记,以上情况就更明显,就更严重。

只根据实录、谱牒、碑碣去写历史,这是传统的做法,也是保守的做法。但开放的写法,即广采传闻野史的写法,也带来了另一种毛病,即晁氏指出的“故事化”或“寓言化”。

特别是人物传记,用开放的写法,固然材料会多一些,事件会生动一些。但材料如果是从亲属得来,其中就有感情问题;如从友朋得来,其中就有爱憎问题。况人之一生,变幻无常,虽取决于本身,亦受制于社会。是非难以遽定,曲直各有其说。盖棺论定,只能得其大概,历史评价,又恐时有反复。要把一个人物的传记写好,确不是容易的事情。

传记一体,与其繁而不实,不如质而有据。历史作品要避免文艺化。现在,有很多老同志,在那里写回忆录。有些人多年不执笔,写起来有时文采差一些,常常希望有人给润色润色,或是请别人代写。遇到能分别历史和文艺的人手还好,遇到把文学历史合而为一的人,就很麻烦。他总嫌原有的材料不生动,不感人,于是添油加醋,或添枝加叶,或节外生枝,或无中生有,这样就成了既非历史,也非文学的东西。而有的出版社编辑,也鼓励作者这样去做。遇到文中有男女授受的地方,就叫他发展一下,成为一个恋爱的情节。遇有盗窃丢失的地方,就建议演义成一个侦探案件。遇有路途相遇,打抱不平的地方,自然就要来一场“功夫”了。

现在有一种“传记小说”的说法,这真是不只在实践上,而且要在理论上,把历史和文学混为一谈了。这种写法和主张,正如有人主张报告文学,允许想象和虚构一样,已经常常引起读者,甚至当事人或其家属的不满。因为凡是稍知廉耻,稍有识见的人,谁也不愿意在自己身上,添加一些没踪没影的事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