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云:探道德之理,述性命之情,发天人之奥,明死生之变,此论理之文,如列御寇、庄周之作是也。别黑白阴阳,要其归宿,决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张仪之所作是也。考同异,次旧闻,不虚美,不隐恶,人以为实录,此叙事之文,如司马迁、班固之所作是也。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骇耳目,变心意,此托词之文,如屈原、宋玉之所作是也。钩庄、列之微,挟苏、张之辩,摭迁、固之实,猎屈、宋之英,本之以《诗》、《书》,折之以孔氏,此成体之文,如韩愈之所作是也。盖前之作者多矣,而莫有备于愈;后之作者亦多矣,而无以加于愈,故曰:总而论之,未有如韩愈者也。
陈后山云:杜之诗法,韩之文法也。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耳。
李方叔云:东坡教人读《战国策》,学说利害;读贾谊、晁错、赵充国章疏,学论事;读《庄子》,学论理性。又须熟读《论语》、《孟子》、《檀弓》,要志趣正当;读韩、柳令记得数百篇,要知作文体面。
【凡例】
是集庆元间魏仲举刊《五百家注》,引洪兴祖、樊汝霖、孙汝听、韩醇、刘崧、祝充、蔡元定诸家注文,(洪《辨证》,樊《谱注》,孙、韩、刘《全解》,祝《音义》,蔡《补注》。)未免冗复,而方崧卿《举正》、朱子校本《考异》,却未附入,读者病之。今以朱子校本《考异》为主,而删取诸家要语附注其下,庶读是书者,开卷晓然。今举凡例于左。
一,朱子《考异》凡例,见于《文集序》首,并仍其旧。
一,阁、京、杭、蜀、石本异同,已见朱子《考异》凡例,今更加雠校,是正颇多,观者当自知之。
一,注引经子史等事,则书于《考异》之上,释音则附其下。
一,小圈下今按云云者,并是《考异》全文。
一,注引经子史书传事为证者,则入。如集中有关系时政及公卿拜罢月日,更博采《新》、《旧史》、《唐登科记》附益之。
一,旧注引某氏云者,今仿朱子《离骚集注》例,皆删去,惟《考异》下有纠方之缪者则存之,如《复志赋》“谁无施而有获”所辩之类是也。
一,先儒议论有关系者,随所闻见增入,如《闵己赋》“固哲人之细事兮”,东坡《颜乐亭记》,尝有评议;《元和圣德诗》“婉婉弱子,赤立伛偻”,南轩所议之类是也。
一,正文或有疑字,并依《考异》文从囗,如《蓝田县丞厅壁记》“再进再屈囗人”之类是也。
一,皇朝庙讳,诸本多易本字,如“贞元”作“正元”之类,非临文不讳之义,徒失古意。今例:但空本字点画;若唐讳,如以“丙”为“景”,以“民”为“人”之类,却存古不改。
一,《考异》于正文本字,或一字或二字并提起。今例:如本字在句未,即入注脚,不复重出句读中;或一两字各有《考异》,并总附于一句之下。
【《韩集点勘》书后】
近代吴中徐氏东雅堂,(堂主人徐时泰,万历中进士,历官工部郎中。后崇祯末,堂已易主,项宫詹煜居之。煜后以降流贼,名丽丹书,里人噪而焚其宅,堂遂毁于火。今仅存池塘遗迹而已。)刊韩集,用宋末廖莹中世纟采堂本。其注采建安魏仲举五百家注本为多,间有引他书者,仅十之三。复删节朱子单行《考异》,散入各条下,皆出莹中手也。莹中为贾似道馆客,事迹见《宋史似道传》。其人乃粗涉文艺,全无学识者。其博采诸条,不特遴择失当,即文义亦多疏舛。阅者但取魏本及《考异》全文互勘,得失立辨矣。莹中之败,在德元年,则书出德前可知。徐氏刊此本,不著其由来,殆深鄙莹中为人,故削其氏名并开板岁月耶。今世纟采堂韩集与莹中所辑似道悦生堂禊帖,并为世所希有矣。廖为闽中著姓,世有眉寿,高曾多及见曾玄,故以世纟采名堂。朱子高第廖子晦,亦其裔也。至于莹中,遂以相门狎客,ㄨ其家声,而犹遵奉朱子之书。盖先世之绪言犹在,不敢忘渊源所自也。雍正丁未春日,长洲陈景云书。不敢忘渊源所自也。雍正丁未春日,长洲陈景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