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朗诵词)
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地伟大坚强。
这里,我们在你面前,献上一首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歌词)
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
这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跳跃着,像一条飞龙,日行万里,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
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从十里路外,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像烧着漫天大火,使你热血沸腾;
其实──
凉气逼来,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它呻吟着,震荡着,发出十万万匹马力,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
啊,黄河!
河中之王!
它是一匹疯狂的野兽啊,发起怒来,赛过千万条毒蟒,它要作浪兴波,冲破人间的堤防;
于是黄河两岸,遭到可怕的灾殃:
它吞食了两岸的人民,削平了数百里外的村庄,使千百万同胞
扶老携幼,
流亡他乡,挣扎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
如今
两岸的人民,又受到空前的灾难:
东方的海盗,在亚洲原野,放出杀人的毒焰;
饥饿和死亡,像黑热病一样
在黄河的两岸传染!
啊,黄河!
你抚育着我们民族的成长;
你亲眼看见,这五千年的古国
遭受过多少灾难!
自古以来,在黄河边上
展开了无数血战,让垒垒白骨
堆满你的河身,殷殷鲜血
染红你的河面!
但你从没有看见
敌人的残暴
如同今天这般;
也从没有看见
黄帝的子孙
像今天这样
开始了全国动员;
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穿插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的血战!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代。
古往今来,在你的身边
兴起了多少英雄豪杰!
但是,你从不曾看见
四万万同胞
像今天这样
团结得如钢似铁;
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
洒尽他们的热血;
英勇的故事,像黄河怒涛,山岳一般地壮烈!
啊,黄河!
你可曾听见
在你的身旁
响彻了胜利的凯歌?
你可曾看见
祖国的铁军
在敌人后方
布成了地网天罗?
他们把守着黄河两岸,不让敌人渡过!
他们要把疯狂的敌人
埋葬在滚滚的黄河!
啊,黄河!
你奔流着,怒吼着,替法西斯的恶魔
唱出灭亡的葬歌!
你怒吼着,叫啸着,向着祖国的原野,响应我们伟大民族的
胜利的凯歌!
* * * * * *
黄河,滋润了一片黄色的土地,抚育了一个黄皮肤的民族。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当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以及印度河所孕育的文明相继隐退到历史的迷梦中去的时候,这不屈的民族却正以最顽强的毅力抗击着一切来犯之敌,谱写着民族胜利的凯歌。听,作为一名时代的歌手,光未然唱出的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声。
在歌中,他先描述这“河中之王”的汹涌壮阔,再哭诉它给两岸人民带来的无尽灾难──黄河泛滥和外族侵略,然后歌颂黄河儿女为保卫黄河而浴血奋战的英雄精神,最后借黄河的怒吼表达自己对胜利的呼唤。
这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三部,它和教科书第六课节选的第二部的感情是一脉相承的。你可以把它们连贯起来朗读,也可以找来《黄河大合唱》的录音听一听,体会其中蕴含的诗人炽热的爱国之情。
【有关资料】
《黄河》本事
光未然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之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我怎样写《黄河》
冼星海《黄河》的歌词虽显文雅一点,但不会伤害它的风格。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尤其是有光明的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现阶段的环境,指出“保卫黄河”的重要意义。它还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
选自《黄河大合唱》(重庆生活书店1939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