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想取得成功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所以,我们不要一味地只往前走,在与别人竞争中,动动脑子,想想是否会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让自己取得胜利,否则的话,你一味地往前走也不会取得成功。
孙膑是一个很有智谋的人,围魏救赵,与庞涓斗智,在桂陵之战中,采用“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率军先攻平陵(今山东定陶东北),示敌以弱,尔后直奔大梁,逼使庞涓仓促回救,而在其回军必经之途桂陵截击,大败魏军。
马陵之战,孙膑率军救韩,仍以攻其必救之法直扑魏都大梁,待庞涓撤围,即还师回齐。然魏军欲全歼齐军而紧追不舍,孙膑因势利导,以逐日减灶之法迷惑庞涓,诱其弃主力步兵,仅以轻车锐卒追赶,齐军则以逸待劳,连车为垒,伏于马陵(今范县西南),大败魏军,杀庞涓,掳魏太子申。在此战争中,他不但取得了胜利,而且还为自己报了仇。
公元前341年,魏国又发动了侵略韩国的战争。韩国在魏国西南,国土包括今山西省东南部和河南省中部一带,是七国中比较弱的一个。韩国抵挡不住强大的魏军,于是派使臣到齐国求救。围绕着要不要出兵救韩的问题,在齐国的最高统治层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相国邹忌主张拒绝韩国的要求,不出兵相救。大将田忌不同意邹忌的意见,主张赶快出兵救韩,他认为:“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早救之。”孙膑虽然也主张攻魏救韩,但不赞成立刻出兵,他认为:“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愬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则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王接受了孙膑的建议,在时机成熟后便任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统率大军前去救援。
齐国这次出兵,田忌依然根据孙膑的建议,采取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军直攻魏都大梁。在魏国的边境上,齐军只受到一些轻微的抵抗,就顺利地攻入了魏境。庞涓得到齐军进攻大梁的消息,立刻命令魏军撤退,回救魏都。同时魏惠王也派太子申率领留在国内的军队,前去迎敌,打算与庞涓形成合围夹攻齐军之势。在这种形势下,孙膑便向田忌献计道:“他们魏国的军队一向凶悍勇猛瞧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鬼,善于作战的将领就应该因势利寻,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兵书上常说,用百里速度急行军去追赶敌人,就会使部队前后无法接应,我军已深入魏国境内,可以用减灶之计来迷惑敌人,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田忌接受了孙膑的计谋。
庞涓率领的大军从攻打韩国的路上赶回魏国,一直跟在齐军的身后,第一天见齐军的军队有十万的炉灶;第二天炉灶减为五万人的;第三天只剩下三万人的。庞涓得知此事后很高兴,他认为齐军胆小怕事,就丢下步兵,亲自率领一部分轻装精兵,直追着不放。齐地有一座马陵山(今山东范县境内),山中有一条八里长的马陵古道,古道两旁悬崖绝壁,密林遮天。孙膑就在这里巧布伏兵,等待庞涓自投罗网。庞涓率兵进了包围圈,前边的人过来传报:道路为木石堵塞,寸步难行。庞涓很自以为是,他认为是齐兵害怕追赶而设下的障碍,下令部队搬开木石继续前进。继而又报:前面有一棵大树,皮被剥去,上面有字。那是十月酌下旬,晚上没有月亮,天色非常昏暗,看不清树上的字迹。庞涓命士兵点火。火把点着了,在漆黑的夜晚,火光显得特别明亮,只见树上写着几个赫然入目的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庞涓大吃一惊,失声叫道;“我中了孙膑的诡计了!”就在这个时候,两边山上火把通明,齐国的伏兵万箭齐发,喊声震天。魏军因为事先没有设防,与到这种情况方寸大乱,士兵纷纷死于乱箭之下,庞涓见难脱身,就拔剑自刎,叹息说:“没想到竟成就了这小子的功名!”,齐军乘胜大破魏军,把魏国的太子申也俘虏了。魏军经此惨败,从此一蹶不振。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他的《兵法》也就为后世所广泛流传。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孙膑利用自己的弱点给敌人制造假象,就能够牢牢套住敌人,赢得战争的胜利。孙膑减灶成为现在职场中人们经常的妙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法有定论,兵无常形。”在纷繁复杂的职场上,若能灵活、恰当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