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一生自励精勤,经常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名句挂在嘴边。一日,某位大臣对他说:恕臣冒昧,这句话是为人臣者所使用的话,不是皇帝应该说的。康熙回答说:“联乃天之仆也”,仍不改其口,依然勤政节俭如故。
4.甘作天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康熙亲政时,整个中国还不稳定,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他大智大勇,不畏艰险,东征西讨,果敢平定了多起国内叛乱,英勇抗击了外敌的侵略,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他智除了桀骜不驯、犯上作乱的鳌拜,果断平定了分裂国家的三藩,在消除内乱、加强中央集权的基础上,顽强抵御外侮,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并在公元1683年一举统一了台湾。
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的同时,康熙对北方黑龙江流域的边防也高度重视。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和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两次出兵黑龙江,抗击沙俄入侵者,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之后,又三次亲自率军,平定了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康熙派兵进军西藏,镇压了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控制了西藏。尤其在抗击沙俄的雅克萨反击战中,沉重打击了沙俄势力,态度坚决地以“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的原则,签定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发展。
5.仁政的主体——廉吏、良将
康熙说:“凡为臣子,必须才德兼全,若有才无德,不如有德无才也,”这里的“德”,就是忠君,体现在具体政务中,就是忠于职守,“尽心职业,视国事如家事,方符委任之意。”康熙帝“仁”的思想反映在吏治上,即是推崇廉洁,信赖功臣,不歧视降将,对于效忠朝廷的忠勇之士竭尽褒奖,并借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使人人皆以忠君为荣,以叛国失节为耻。
一代廉吏于成龙至康熙十九年被提拔为直隶巡抚时,做了十九年的基层官吏,以其廉洁勤勉著称,被康熙帝褒为“清官第一”。康熙十七年,朝廷提拔姚启圣为福建总督,总揽对台作战事宜。姚屡建奇功,连连加官晋级。于是遭到一些官员的嫉恨和弹劾,康熙帝并没有偏听偏信,而“令启圣复奏”,给他申辩的机会,对有功之臣给予充分的护佑。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当初是明朝总兵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的部下,后随郑芝龙降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八月,施琅率水师攻占台湾,立下汗马功劳,赐袍封侯。因其乃前朝降将,有些人劝康熙帝将其留京,切莫放虎归山。但康熙帝说得好:“朕思寇乱之际,尚用尔勿疑,况天下已平,反疑而勿耶?”对降将给予充分的信赖,从而成功地驾驭他,使其为朝廷效力。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