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小四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5  ★★★收藏章节〗〖手机版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太祖朱元璋为濠州钟离人,自幼出家于皇觉寺为僧。

朱元璋于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日,投郭子兴部下,子兴见元璋状貌奇伟,异于常人,遂留置为亲信兵,屡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子兴大喜,署为镇抚,复将养女马氏给与元璋为妻,后为高皇后。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其子郭天叙代领其众,时韩林儿出诏封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但念林儿势盛力强,可利用以成帝业,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九月,郭天叙、张天佑二人皆战死,于是郭子兴部将尽归太祖。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遣将吕珍围安丰,杀刘福通。韩林儿派人告急于朱元璋,刘基(伯温)谏朱元璋不可往援。太祖曰:“小明王被围甚急,我向奉他龙凤年号,不忍袖手旁观,因此不得不往救。”遂率徐达、常遇春往援,击走吕珍,迎林儿归滁州。此时小明王已成为太祖的傀儡,但朱元璋仍奉他龙凤年号,以借题发挥。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称为吴王,建百司官属,所用封拜除授及有司文牒,称云皇帝(小明王)圣旨,吴王(太祖朱元璋)令旨。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十二月,刘基密禀太祖命廖永忠,以迎林儿南来为名,行至瓜步覆林儿舟,沉于水,遂遭溺毙。

韩林儿既死,朱元璋乃成为最高领袖。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号曰:大明。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三十一年,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创立卫所,巩固边防,重视农业,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他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抑制贤能的辅佐,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导致明末宦官专权,民乱纷起。

治国政策

1.发展生产、富民之财

第一个就是发展生产,富民之财。物质基本决定上层建筑。“仓廪足而知礼节”。历史记载朱元璋即位后,向天下下诏,首重农桑、学校。农桑是吃饭的问题,学校是精神教育的问题。这是农民生活的基本问题。明初,天下刚刚太平,百姓财力俱困。朱元璋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在安养生息而已。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朱元璋规定:如果一个地方官向京城、向长官汇报工作,没有农桑学校的数字和情况的报告的话,这个官员就是不合格的。朱元璋管得非常细,他过过艰苦生活,他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不需要非常豪华地夸夸其谈。百姓要的是平稳的生活,是富足的粮食。

2.节约开支,省民财力

节约节俭,省民财力。朱元璋当年生活艰苦,所以他对浪费民财的现象深恶痛绝。他知道所有的财富都是百姓一点一滴劳动所得。官府的任何物品都是从民间赋税所得,民间一点一点向国家的贡献非常不容易。朱元璋说:“人主嗜好所系甚重,躬行节俭足以养性,崇尚侈糜必至丧德。”意思是说皇帝的喜好关系甚大,你要节俭的话可以养你的德行,你要是奢侈的话一定会丧失德行。节俭养性,奢侈丧德,而且它是上行下效,会带动整个社会的风气。朱元璋在宫里对宫女、对宦官们要求也非常严。一次他在地上发现了有人把丝线仍到地下,他就把宫女都叫到身边说你们知道不知道,这是百姓的赋税,是百姓血汗所得,不允许如此浪费,再发现了重罚不饶。

3.节省工役,减轻负担

朱元璋他主张节省工役,在他的皇宫里面修的宫殿不要求彩画,朱元璋认为,我宁可画上天下的地图、写上官员的姓名、我需要办的事情,也不会去画彩画。所有他用过的器物都以铜代金,凡是要用金的地方用铜来代替,而且他下令各个王爷造王府的时候你们要爱惜民力,不要奢侈,少上工程,节省民力。他说:“凡治以安民为本,民安则国安”。“本”是安民,但是安民的目的还是为了国,民安则国才能安。

唐太宗很有名的话,叫做“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朱元璋的话实际上也是这个意思。民安国才能安。当时的社会制度是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朱家的天下就是朱家的国,朱家的国就是朱家的家,家国一体。所以他的目的,安民也是为了安国。

4.宣传教化,加强法治

进行法制教育朱元璋说:“民不教化则不知礼义”,学校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明朝的学校制度非常完备,府、州、县一直到国家,各地都有学校,即使是偏远的地方不也例外。在甘肃武威县城里就有明朝初年建的太学,就有当时明朝初年立的碑。朱元璋对老百姓的道德、法律、教育的教化一直深入到民间基层。他立了一个“教民榜文”,教育百姓的一个榜文。榜文里有这么几句话“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榜文除了到处张贴以外,还要求各地要有人到村子里去宣传。他利用那些不能自食其力的残疾人,让他们手里拿着一个木铎,木铎上系一个铃铛,外边铃铛里面是个木头舌,摇着走家串村,嘴里喊着“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把这个教化、教育一直送到老百姓的基层,打铃铛的这个人,各家各户到了年终的时候根据人数多少给他捐一点粮米,供其生计。

还有一个教化的方法,就是在民间实行“乡饮酒礼”,乡饮酒,这个“礼”是在周朝的时候就开始实行,明朝又把它恢复起来,更加完备。“乡饮酒礼”就是在每年正月初一的时候由当地的里长,或者是粮长来召集村民坐在一起,让年最长的人坐在上座为主宾,所有的人按照年岁大小排列,以示尊敬长上。把村民们集中在一起总结这一年大家的表现,如果有过错当场提出批评惩罚。乡饮酒礼,就是朱元璋把道德教化深入到农村,深入到最基层

5.打击贪官,澄清吏治

朱元璋青年时期生活在元朝末年,见到元朝官场的败坏,百姓深受官府欺压之苦。他见到当时的官员们一天到晚喝酒,并不管老百姓的生死,横征暴敛。朱元璋提出,我的官员绝不能这样!.所以他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打击贪官污吏。首先他建立了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官员,看看是称职、是疲软、是贪、是暴;然后对其分别进行处罚或奖励。其次他建立了都察院,都察院有十三道都察御使,监督天下的官员,都察院和吏部共同监督官员;他还号召天下的百姓监督官员,允许百姓结帮结队到京城来告状,他亲自接见。三十人、五十人、上百人,他愿意接见,因为他认为人多代表民意。而如果各个关口、把守道路的这些人不让他们来的话,就要治他们的邀截实封的罪。而且他接见了百姓之后,他会根据百姓的说法加以处理。所以他要求百姓们监督官员,要做到吏治澄清;

朱元璋力图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率的政府。他使用严刑重法,朱元璋规定:凡贪污60两银子以上的官员,剥皮实草,就是说官员贪污在60两银子以上的要把他处死,人皮剥下来里头装上草挂在公堂上,他的继任者在前面上班,他的前任在上面挂着。朱元璋用严刑峻法来打击贪官污吏,保证民生。

对后世影响

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在群雄对峙中,巧择战机,各个击破。每战持重用兵,力避两面受敌,并适时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注重招贤纳士,广采众议,严格治军,完善军制,练兵育将,强调将领要识、谋、仁、勇兼备。主张寓兵于农,且耕且战,保持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