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间,凯撒写的战争纪实文章《高卢战记》,被后世一致认为是一部伟大的杰作。就连凯撤的政敌西塞罗也说这是一部“不文饰,正确而清楚”
的作品,认为任何历史学家都不可能对高卢战争写出比凯撒更好、更令人兴奋的作品。
此后,凯撤大军又以闪电的方式出击,歼灭了日耳曼的40 万人马。然后在莱茵河上架设了一座大桥,长驱直人日耳曼地区,一路烧杀,势不可挡。
作为征服者,凯撒在战争中是残酷的。但作为高卢总督,他对高卢人却采取宽大、容忍的政策。他打垮了不自量力的喀尔特族的反叛,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报复,反而明令提高高卢人的地位,使他们享有与罗马公民同等的权利。当然,这样做垦为了使他们心服,从而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公元前55年,凯撒又发兵远征不列颠岛,这里是高卢反叛者的避难地。
当地的土著也憎恨罗马人。第一次出征受了挫折,损大40多艘战舰,虽然在不列颠登岸,却不敢继续深入作战。直到第二年才发动全面进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此,罗马朝廷举行了20天的感谢祭典。这次胜利,提高了凯撤在国内的威望。
就在凯撒率领舰队远征不列颠时,他的独生女儿、嫁给庞培为妻的裘莉亚困难产去世。庞培又娶了另一位贵族的女儿为妻,这意味着他又和贵族连结在一起了原先的三巨头,一个死在帕提亚,一个远证高卢,只有庞培在罗马,成了权势遮天的人物。元老院像众星拱月一样捧着庞培,他再度当选为执政官。另外,非洲领地和西班牙也在他的直接管辖下,他每年可以从这些地方获得巨大的利益。
凯撒虽然从女儿的死这件事上预感到他与庞培的关系将发生变化,但他并不急于返回罗马。他企图延长自己在高卢的军事指挥权,然后以属地长官的身分竞选下一任执政官。他把这个请求送交罗马,庞培却不矛理会,搁置一边。
庞培深知现在唯一的政敌就是凯撤,此人不除,他的威胁便永远存在。
现在凯撒在高卢拥有重兵,当务之急是削弱他手中的兵权。庞培找了一个借口,命令凯撒将驻防高卢的军队调问罗马。
凯撒立刻看透了庞培的用心,却不想与他作正面对抗。他从手中的4个军团中抽出两个军团回国。他把这两个军团的军官召集来,感谢他们连年征战为国效劳,说如今大局已定,理应让他们回国与家入团圆。
军官们欢声雷动,心里非常感谢这位与他们同甘共苦而又体谅他们的统帅。
凯撒给每个回国的将军一份优厚的奖金,让他们更加高兴。同时,他暗中派了几个心腹人员,叫他们回国以后,故意数说凯撒在高卢如何独断专行,不顾士卒辛劳,驱使他们去拼命作战,说他对部下如何不好等等。
庞培见凯撤乖乖地交出了两个军团,心里暗暗得意。又听到凯撒的部下散布的那些不满言词,更加以为凯撒必败无疑,下把他放在心上。殊不知这样一来,他正好落在凯撒的圈套里。
过了不久,元老院进一步要求凯撒交出全部军权,这当然是庞培的意思。
凯撒的回答是:如果庞培也同时交出军权,他就无条件地接受命令。他这答复骨子里是强硬的,也就是说,如果元老院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决不交出军权。
为此,元老院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以凯撒的好友安东尼为首的一派主张接受凯撒的要求,但他们势单力薄,终于在表决时被庞培派击败。元老院宣布不接受凯撒的要求。安东尼愤而离席。
罗马面临着一场两雄决斗的危机,流血不可避免,气氛显得紧张而忧虑。
凯撒再次向元老院说明理由:高卢境内最少得有两个军团才能镇住局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