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仍然忧心忡忡。可她知道儿子的脾气,只好让他试试看,并且一再叮嘱儿子不要投入太多的资本。
周起鸿想的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他仔细分析了经营螃蟹的利弊,利润高是不用说的了,而最大的困难,是运输时间问题,螃蟹离水时间一长就会死,死了就是白送也没有人要!现在的经营者,多半是靠火车、汽车运输,螃蟹的死亡率在50%以上,如果采用飞机运输,运费固然贵了,可时间大大缩短,螃蟹的死亡率可以降到5%以下,利润反而可以高得多。
但这只是进货方面的账。运来的螃蟹,必须卖出去才能赚到钱。怎样才能尽快地把螃蟹卖出去呢?周起鸿也有主意,他一家一家地去拜访闹市区经营得好的大饭店,终于找到一位擅长经营的老板,同他谈起了螃蟹生意。老板客气地说:"螃蟹当然是好东西,可是太娇嫩,难以保持鲜活。如果一次进得太多,我这小店只怕承受不起。"
周起鸿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个难题,他说:"这有办法。只要你同意,我派人在你的酒楼里做一个冰柜,费用由我承担,你看行不行?"
这真是送上门来的好事!老板顿时眉开眼笑地说:"让老弟破费,这真是不好意思了!老实说,大螃蟹只要鲜活,在我这酒楼里,是有多少卖多少!"
周起鸿与老板签好了供销合同,抽出资金进货。飞机空运到香港,第一趟就大获其利。可是,经营螃蟹的季节性很强,怎样才能在短时期内多做点生意呢?周起鸿又有了新主意,他同酒楼老板商定,扩大进货量,利用酒楼这个据点,对小饭店、小吃摊搞螃蟹批发。那些小店缺少保鲜条件,但能及时批到鲜活螃蟹,他们也是很高兴的。结果一个秋季,周起鸿和酒楼老板仅从螃蟹生意上就大赚了一笔。
那几年中,"鸿福南货店"发展相当迅速。然而,周起鸿却越来越感到,这个小店束缚了他的理想和才干,他应该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终于,他把南货店卖给了别人,甩开双手去寻找新的发展基点。
正在这时,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竟自己落到了周起鸿的头上。
原来,香港有个名叫罗信的英国商人,早在15年前就是"牛奶"物业部经理。他为了发展香港大坑渣甸山的购物中心,到处搜罗人材。因为听说周起鸿在经营上很有一套,他主动打电话,约请周起鸿在他新开发的地区里"发展发展"。
周起鸿想也没想就答应下来了。一方面,罗信是香港大名鼎鼎的洋经纪人,很多人想攀还攀不上呢;另一方面,周起鸿毕竟太年轻,他还不懂得,有时候拒绝别人的诚恳比接受它会更有利,他当时就筹集资金,在渣甸山上开了一家南货店。
可是,渣甸山是个全新的环境,周起鸿过去的那一套套"生意经",在这里不再适用。他一时还摸不准这个市场的特性,不知道在这里应该经营什么商品才最有利。生意场上的事,不赚就是赔,几个月下来,周起鸿就赔了个焦头烂额。
他已经有点想退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