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对艾柯卡来说无异于从珠穆朗玛峰坠入万丈深渊,几乎置他于死地。妻子气得心脏病发作,女儿埋怨他无能。他愤怒、仿惶、苦闷,甚至想到自杀。但他最终没有向命运屈服。
过了些天,他乘车来到他的"新办公室",这是离福特总部几英里外的一间灰暗的仓库。他的秘书在门口垂泪相迎。他推门一看,办公室只有卧室大小,地板上铺着有裂缝的油毡,仅有一张小桌子,上面放着两只塑料杯。这一切比起他原来使用的豪华的总裁办公室来,简直就像流放到西伯利亚一样。他怒火满腔,猛然转过身走了出去,暗暗发誓再也不回来了。为了雪此奇耻大辱,他决心振作起来,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艾柯卡被解雇的消息在舆论界和企业界引起了轰动。许多大公司久仰艾柯卡的大名与才干,纷纷找上门来,争相聘请他,其中包括财大气粗的国际造纸公司、洛克希德飞机公司、无线电收发装置公司等,聘用条件相当优厚。有些大学还邀请他去出任学院院长。但他都一一婉言谢绝,因为对他来说,一生中唯一感兴趣的是汽车工业。
厄运也会给人带来机会。正当艾柯卡赋闲在家时,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由于经营不善正濒临倒闭,希望有位能人来挽救这一残局。这对艾柯卡而言,无疑是他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机。经朋友介绍,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约翰李嘉图会见了艾柯卡,并表示如果他愿意重新出山,欢迎他到克莱斯勒公司继承他的职位。
艾柯卡回家征求妻子的意见。妻子认为,他不应在54岁的壮年就退休,还可以在事业上大干一番,也算是向亨利福特报一箭之仇。在妻子的鼓励下,他毅然迎接新的挑战,入主克莱斯勒公司任总裁。不到一年他又接替了李嘉图的职位,登上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的宝座。
艾柯卡一脚踏上总裁的位置,另一只脚却陷在烂摊子里,克莱斯勒公司的状况比他预料的还糟。由于前任的无能,公司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纪律松弛,35位副总裁各把一方,互不通气;财务混乱,现金枯竭;产品粗制滥造,积压严重。就在艾柯卡上任当天,该公司宣布连续3个季度的亏损达1.6亿美元。
针对公司的种种弊病,艾柯卡断然采取行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采取的第一项措施,就是整顿队伍。他关闭了克莱斯勒公司20个工厂,3年中裁员7.4万人,35个副总裁先后辞退33个,高层部门的28名经理撤掉了24名。留用员工减薪12亿美元,其中最高管理层的各级人员减薪10%,而他自己的年薪则率先减至象征性的1美元。与此同时,他从福特公司管理人员中挖来一些干将,又发掘和提拔了一批优秀人才,从而建立了一个拥有一流管理能手和理财专家的指挥班子。
艾柯卡另一重大措施是,集中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快拿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在他的多方奔走要求下,美国国会批准政府给予克莱斯勒汽车公司15亿美元的贷款保证。艾柯卡就用这笔巨款发展新型轿车。他根据80年代国际石油价格开始下降,国内汽油供应日趋缓和的新形势,预测市场上可容纳全家人的较大型汽车将走俏,便果断地拍板将公司原有的"纽约人"牌中型车加大产量。同时他又开发出早已绝迹的敞篷汽车和高速省油的K型车。1982年,"道奇400"新型敞篷车先声夺人,畅销市场,多年来第一次使克莱斯勒公司走在其它公司前面。K型车面市,也一下子占领小型车市场的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