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5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62 / 101|后一章

母亲终于辛酸地默许了。

赤手空拳的霍英东,从香港社会的最低层,开始了他的人生奋斗。

霍英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他的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辞退了。不久,日本占领军扩建启德机场,需要大量劳工,但工资非常低,每天只给半磅配给米和七角五分钱。而霍英东从他家所在的湾仔乘车到机场,路费就得要八角钱!霍英东没有办法,只好多吃苦跑路,省下这笔交通费。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步行赶到码头,花一角钱渡过海,然后骑车赶到机场上班。劳工们干的都是苦力活,挖石抬土,消耗很大,但食物却很少,一天只能吃到一碗粥和一块米糕。霍英东总是感到又累又饿。有一天,工头让他去搬重达50加仑的煤油桶,结果被砸断了一根手指!那工头也是中国人,出于同情,把霍英东调去学做汽车修理工。可是没过多久,喜欢冒险的霍英东自己试开汽车,结果把车撞坏了,又被炒了鱿鱼。

那几年中,霍英东简直像俗话说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有一天,他听说日本人高价收购海草制造药材,于是用经商的积蓄买了一艘大摩托艇,在炎热的夏天,带着80个渔民到东沙群岛上去采集海草。由于荒岛上缺乏淡水,缺乏食物,而温度又高达40多度,他们过着地狱般的生活,苦苦熬了半年,结果打回的海草卖得的钱,刚刚能够开支,连一分钱都没赚到!

不过,早年的艰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却在不断的失败中,取得了经验,积蓄起力量,等待着机会,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的一天!当时,在湾仔附近,有一家不大的杂货店,那是他母亲和13个合伙人共同买下的,霍英东曾在那里负责管理店务。那个店虽然小,生意并不差,有时他必须面对十几个顾客,应酬稍不周到,顾客就会掉头离去。他尽量做到眼快、嘴快、手快,留住顾客,做好生意。这种实际训练使他培养出了灵活的处事方法和敏捷的算术头脑,为他以后做大生意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小店早晨6点就开门,晚上10点才关门,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甚至晚上打烊时还留着一扇小门,以备顾客的临时需要。这样做,霍英东自然非常辛苦,但小店的经营却很有起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感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坏的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的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且在竞买中以1.8万港元中标。他兴高采烈地回家请母亲凑钱交款,可是由于他经常冒险,母亲在生意上从来不肯信任他,也不肯给他钱去冒险。霍英东眼睁睁地看着一笔大买卖就要落空,正在着急,幸亏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的最大一笔钱了。虽然利润不算太大,但却为霍英东积累了最初的资本。

朝鲜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的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的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的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的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他苦苦地思索改革房地产经营的方法,却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