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里看看王小明:"我记得谁也这么比喻过的!"
王小明挠挠头皮,说:"对,那最后一句话是你父亲说的。他还说字好不好往往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水平!是他劝我来的--我发现这确实有道理。我表妹就说,假如贾里的字再练好了,那他就是个十全十美的男孩了!"
贾里激动起来,他恨不得立刻同那个女孩握手:"你表妹是谁?"
"她叫洪裳,她跟你同过学!"
是洪裳!那女孩跟贾里同过学,她转学走后还来过信呢!记得洪裳从未当面说过他的好话,想不到背后倒是这么抬举他,看来,世上好人不少!
也不知怎么一来,贾里每天回家也开始照着钢笔字帖子练练行书、隶书,虽不敢自吹成为书法家了,但多少也带点这个意思了。每天吃晚饭前,贾梅让他帮着分筷子,他就会神气活现地说:"去!去!我哪有空,我正练书法呢!"
贾梅只有敬佩的份。可爸爸又泼过来冷水:"阁下,练字要靠持之以恒,五分钟热度可不行!"
爸爸是位作家,肚子里现成的好词句一大堆,他为何不能说句公道点的话呢,老提"五分钟热度"也不怕重复的次数大多!
贾里同爸爸彻底是持不同政见了。因为从王小明那儿,他又听说到爸爸记录着儿子的种种劣迹,连小时候喜欢用棍子东敲西敲也不放过,点点滴滴,记了一厚本。想必爸爸是经常翻那个本子的,所以贾里永远也无法轻松--有个人帮你记缺点,你能不恼火吗?
于是,贾里很少在家里大练钢笔字了,只是放学后在教室里写两页。哪料到,班里的那些人全轰动起来,特别是鲁智胜,连忙拍打着贾里的肩,说:"你跟王羲之也差不了多少了!"一些女生们也常常来求救,问笔画上的问题,比如捺是不是要长一些才好看,或者是想搞清仿宋和正楷的区别,反正都是些外行才会问的粗浅问题。贾里回答得很卖力,有时还有意把话题扯开,兜些圈子,显示自己新掌握的知识。总之,那个钢笔字学习班带给贾里不少实惠。
但是,爸爸不知道这一切,他还以为贾里让他一语道中了,他总是摇摇头,担忧地看着儿子。贾里喜欢那样,可不久,家里发生了一件事,使贾里不得不主动招呼父亲。
事情发生在王小明身上。那个热情得过火的爱乱投稿的男生看上去就像个会生出事来的悲剧角色。
王小明自从认识贾梅之后,就时常来贾家串门,有时借几本书,有时就站着说几句话。贾里记得,贾梅对王小明十分热情,有一次还冲了一海碗咖啡请那人喝,王小明也不推辞,像喝壮行酒似的,一口气喝下,嘴角还溢出一些来。可近来,王小明无缘无故地不再上门来了,而且,在钢笔字学习班遇到贾里时也总是灰溜溜的,眼睛躲躲闪闪,很像做了亏心事的娄阿鼠。
"你同王小明吵架了?"贾里问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