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一急,又喊起了儿子的乳名。一直在旁静听这场对话的李高,心里头埋怨姐姐不近人情,但脸上却不敢有半点表露。这会儿,当爹的又怂他出来说话,推脱不得,只好说道:
“前几天,王侍郎到过咱家。”
“哪个王侍郎?”李太后问。
“礼部左侍郎王希烈。”
“他去作甚?”
“他去,他去……”
李太后一逼问,李高舌头又不灵便了,含含糊糊地说不成句,李太后恨这个弟弟不成器,申斥道:
“声音大点。一个大男子汉,说话蚊子似的嗡嗡嗡,像什么话!说,王希烈去作甚?”
“他说,咱爹可以升个侯。”
“他还说了些什么,你详细道来。”
“王侍郎说,按国朝惯例,国丈的最高勋位只能是伯,但咱爹情形不一样。第一,在咱爹之前,没有哪一个国丈的外孙当了皇帝,有的还没有等到外孙登基就去世了,有的虽有外孙却不是太子。所以,咱爹这是特例;第二,王侍郎还说到你。”
“说咱什么?”李太后问。
李高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王侍郎说,姐姐你晋封为慈圣皇太后,与晋封为仁圣皇太后的陈皇后身份抬平,这也是特例。既有这个特例在前,咱爹从武清伯晋升为武清侯,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他真是这么说的?”
“就这么说的,除了李高,还有咱这两只耳朵呢。”李伟赶忙插话。
李太后又问:“王希烈既这么说,为何不见他有折子呈上?”
“他想写,但晋封的事儿,不能用手本,应用礼部公折。说到公折,王侍郎当不了家。”
“为何?”
“公折必须由礼部尚书具名,王侍郎不是。”
“绕了半天,他是想当尚书,”李太后冷笑一声,问李高,“你知道王希烈是谁的人吗?”
“知道。京城里传,他和魏学曾两人,是高拱的哼哈二将。”
“既知道这一层,为何还要与他来往。”
这一问,李高不敢讲话了。李伟又开始接腔:
“彩凤,你不要定眼看人,王希烈先前跟着高拱跑,这不假。有奶便是娘,这是人的天性。高拱现在没奶给他王希烈吃了,他凭啥还跟着那糟老头子?他只会睁大眼睛,找个新靠山。”
“这种人更不能用!”
“闺女尽说傻话。”李伟呲着黄牙一笑,说道,“闺女你大概记不得了,你三岁的时候,爹带你走亲戚,他家一只黄狗扑上来咬你,爹去拦,被那畜牲咬了一口,至今,脚脖子上还留了一个疤。后来,爹把那只黄狗牵回来了,先吊着打了一顿,再好好地喂食儿给它。不出两个月,那条大黄狗便习惯了新主人。村里头一些娃儿想欺侮你,大黄狗就扑上去咬。那几年,爹在外做泥匠,常常不回家,多亏了那只大黄狗保护你。”
李太后懂得武清伯说这个故事的用意。但因昨日在测字馆听了李铁嘴的忠告,已是特别忌讳这个“狗”字。她看看铜炉里的计时香,差不多过了一个时辰,觉得这场谈话该结束了,于是说了一句:“爹,提这些陈芝麻烂豆子的事儿干嘛。”接着喊过内侍,吩咐送客。
李伟还有许多话要说,但闺女要他走又不敢不走,磨磨蹭蹭到了门口,又回头对李太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