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处理甚好,”杨博戴了高帽子,心里头很高兴,剑眉越发显得漆亮。他很优雅地捋了一把长须,继续说道,“你如果重重惩处了他,表面上看是伤害了他,其实是成全了他。对这种小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咸淡不理。”说到这里,杨博好像突然记起了一件事,斟酌了一下,问张居正:“叔大,老夫从邸报上看,湖广道御史黄立阶上折举荐海瑞,皇上发还内阁拟票,怎不见下文?”
张居正敛了笑容,略作沉思,答道:“黄立阶上这道折子之前,海瑞还给仆寄来一封信札表面上是问安祝贺,字里行间,也约略透露出意欲再度入仕的想法。”
“啊,这位海大人可谓雄心未泯哪,”杨博赞叹了一句,接着问,“你这首辅,打算如何处置?”“博老有何想法,仆愿闻其详。”
张居正说着,吩咐书办进来续茶。杨博信奉“水多伤肾”的道理,平常很少饮水。不过,说了半天的话,嘴有点干了,他端起茶杯微微呷了一口,徐徐咽下之后,说道:
“方才你让老夫看的那两首顺口溜,第二首说长安道上,只见贪官不见天。平心而论,这是气话也是实话。这些年来,贪官像耗子,逮了一窝又出一窝。海瑞为官几十年,反的就是这个‘贪’字。士林也好,民间也好,一遍舆情都称海瑞是天底下第一清官。叔大你若能把此人收至麾下,打鬼就有钟馗了。”
“博老的意思,是将海瑞重新启用?”
“如此清官,焉能不用?”
杨博的反问理直气壮。张居正笑了笑,答道:“博老,仆决心已下,不打算启用海瑞。”
“这是为何?”杨博大惊。
张居正说道:“嘉靖四十五年,海瑞因上疏讥刺世宗皇帝迷恋方术而被打入死牢,严嵩揣摩世宗皇帝心思,让大理寺从严鞠谳,将海瑞问成死罪。折子到了世宗皇帝手上,大约是世宗皇帝顾忌到天下舆情,一直未曾批准。其后不久,世宗皇帝大行,严嵩劣迹败露,徐阶接任
首辅,他不但给海瑞平反,并给他官升两级,由户部的六品主事一跃而为众官垂涎的四品苏
州知府。可是,这位海大人到任后,升衙断案,却完全是意气用事。民间官司到他手上,不问是非曲直青红皂白,总是有钱人败诉吃亏。催交赋税也是一样,穷苦小民交不起一律免除,其欠额分摊到富户头上。因此弄得地方缙绅怨气沸腾。不到两年时间,富室商家纷纷举家迁徙他乡以避祸,苏州膏腴之地,在他手上,竟然经济萧条,赋税骤减。还有,官员出行,有规定的扈从仪仗,这本是纲纪所定,官家的体面。海大人也嫌这个劳民伤财,一律撤去,出门只骑一头驴子,带一个差人,弄得同僚与之结怨生恨。一任未满而劾疏连发,海大人负气之下只好挂冠而去。论人品,海大人清正廉明无懈可击。论作官,他却不懂变通之道,更不懂‘水至清,则无鱼’这一浅白之理。做官与做人不同,做人讲操守气节,做官首先是如何报效朝廷,造福于民。野有饿殍,你纵然餐餐喝菜汤,也算不得一个好官。如果你顿顿珍馐满席,民间丰衣足食,笙歌不绝于耳,你依然是一个万民拥戴的青天大老爷。仆基于以上所思,决定不再启用海瑞。你给他官复原职,他仍不能造福一方,若给他闲差,士林又会骂我不重用他。所以,干脆让他悠游林下,这样既保全了他的清廉名节,让千秋后世奉他为清官楷模,岂不更好?”
张居正这一席话,让杨博听得目瞪口呆,这一通闻所未闻的道理,足足让他回味咀嚼了半天,许久,他才讷讷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