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新任市长不断地收到信访办转来的群众来信。来信的内容全是要求重建花篮阁的。信的署名有“众声”、“群心”、“民意”等显而易见的化名,也有“七个退休干部”、“八个老党员”、“五个母亲”等似乎是光明正大的匿名,还有湖畔小学六百名师生的联名信,那些小孩子的稚拙签名,密密麻麻地占满了两张白纸。市长起初还认真地阅读这些信件,但很快就感到了厌烦。他让秘书告诉信访办,有关重建花篮阁的信件,请他们按规定处理,再也不要转来。
市长对重建花篮阁这件事,一直没有明确表态。但在他到任之后的第二个月的第一天,下了一道命令给有关单位,让他们在一周之内,把花篮岛上那些建筑材料,全部运出来,按购买价的一半退还给卖方。办事者似乎面有难色,但市长冷笑一声,他们就讪讪地告退了。
市长上任后第三个月的第一天,在市政府小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市长办公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重建花篮阁。市长将他亲手画出的图纸挂在墙上,用一根可以伸缩的不锈钢教鞭指点着,向他的下属们说明着新图纸与旧图纸的区别。市长是建筑专家,真正的权威,满口都是建筑术语。他的下属们,听完了介绍,用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市长设计的赞赏。市长举手止住了掌声,说了一段颇为重要的话:新的花篮阁与旧的花篮阁在造型和结构上,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建筑材料。市长说,新花篮阁使用的砖是耐火砖,瓦是耐火瓦,所有的梁檩斗拱门窗户牖,全部使用钢铁或是青铜铸件。市长说,除非用三千度的高温把它熔化掉,否则,花篮阁屡建屡毁的历史就到此终结了。
市长讲完了话,看着下属们暧昧的脸,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难道大家还盼望着第七次火烧花篮阁吗?
第二天,市长设计的新花篮阁图案和新花篮阁将使用的建筑材料在市报上以大幅版面登出,电视台也做了相关报道。满怀信心的市长吩咐办公室搜集群众反应——市长原本希望听到一片赞美之声,但办公室搜集上来的反应却仿佛在他发热的头颅上浇了一桶冷水。办公室汇集的群众反应说明:绝大多数群众,对新花篮阁设计方案表示反感,最反感的是那些耐火的材料。晚上,心情沮丧的市长在办公室里书写他上任以来的第六十三篇日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难道人民群众需要火灾?
市长握笔疾书,办公室的门被推开。或者是一个面容清秀、不施粉黛的年轻女子,或者是一个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半老徐娘,或者是一个柳眉紧蹙、泪光点点、头戴白花的小寡妇,或者是一个鹤发鸡皮、手拄拐杖的老太太,或者是一个身穿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腋下夹着一个磨破了边的旧皮包的老男人,或者是一个身穿乌亮的黑皮夹克、挺着大肚子的中年男子,或者是一个弓腰缩颈、犹犹豫豫的小公务员……出现在他的面前。市长知道,接下来的故事,无论他怎样努力地想不落俗套,都会变成对时下流行小说的拙劣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