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艺术学  发布:2022-05-07  ★★★收藏章节〗〖手机版

“两年。”

“学什么?”

“力学。我--”

“物理我是外行。你说我也听不懂。我只知道牛顿定律,在生活中还使用不上。别的就什么也不知道了。”我说。

戴眼镜的留学生笑了。一笑,他发黄、瘦削、没有光泽的脸颊上和眼角旁同时出现了几条很深的皱纹。

“你成家了?”我问。

“嗯。我三十七岁了,已经有两个孩子,家在大连。”

看模样,他似乎更大一些。额前的头发脱落不少而变得稀疏。大概是过度使用脑力所致。

“学业几年?”

“四年。回国就快四十岁了。在这里象我这么大岁数的留学生不多。二十多岁正当年。现代医学证明,人过了二十五岁,体力就开始下降。有什么办法?我们二十多岁时,不是把精力用在发狂中,就是消耗在睡觉上。现在要干些正事,老的太老,小的太小,又得靠我们这代人承上启下。人生已经匆匆过了一半。十年前,一连熬几个通宵不当口事,现在真不行了.”他说着,有些感慨。

“你到这儿来之后,回去过吗?”

“没有”

“想家吧!”

“怎么不想。在国内有些人以为出国是美差,当然能开开眼界,长长见识,学到不少新东西。但感情上是痛苦的。我在这里交了不少外国朋友,建立了不少令人感动的友情,却怎么也弥补不上对家乡的怀念。想家,不只是想老父老母,老婆孩子,一切都想。奇怪的是,连那些与我平时有点隔阂的同事们也会常常想念。因此,我一到伦敦就跑到唐人街的光华书局买几本国内的杂志看。因此也就熟悉了你。我喜欢你的作品,它往往使我掉泪。”

“我的小说并不伤感。”我说。

“并非伤感才使人掉泪,热情也使人泪下。你笔下的那些人物很真实,看你的小说又象回到他们中间了。我现在才知道什么是民族感情。”

“这里的华人多吗?”我问。

“不多,伦敦多。听说有几万华人,大多集中在唐人街,有些华人即使不住在那里,也常往那里跑。”

“噢?为什么?”

“你乍从国内来,很快就要回去,就不易体会到久居异国的华人的心情。他们中间大多数人,三十年前就离开大陆,到香港、东南亚、台湾、欧洲或美洲,做买卖,赚钱,发财。可是他们象一团浮云,到处飘飞,没有归宿。中国过去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三、四十年代,一些中原人穷得受不住,闯关东,在富裕的东北混了多年,有的发迹,有的始终熬不出头来。但不管怎样,哪怕最后衣衫槛楼,带着几个破铜子儿,也要回到老家去。宁肯死在故乡,也不愿意死在异地。那是一种乡情。民族感情可比乡情强烈又深沉得多呢。所以他们常往唐人街上跑……”

“找根吗?”

“根?对,找根!”他连连点头,同意我这说法。

“唐人街上扎不下根来。它不是真正的故土,只是摆在异国的一个花盆。”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