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娘娘!都是我不好,都怪我!……是我出的坏主意!……我去找皇上请罪,让他处罚我吧!……"她先是呜咽着断断续续地自我谴责,继而喉头梗塞得岂不成声,最后索性放声大哭,弄得皇后在扶她站起来时,也泪流满面了。
停中宫笺表的消息,如晴天霹雳,震动了六宫;又象一团乌云,迅速地遮蔽了天空,使本来就显得威严、肃静的大内,气氛更加紧张、冷酷。人们惶惶不安,不知道下一步会出现什么局面。有些乖巧的主位和宫人,不免要看风使舵。于是,往承乾宫探望皇贵妃的人,突然增多了。
董鄂妃刚从南苑回宫病倒时,除了永寿宫的汉妃石氏、庶妃董鄂氏和一两位无名贵人之外,没有人踏进承乾门;而现在,日精门之东的东一长街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都是去向皇贵妃请安的。其中不但有庶妃穆克图氏、乌苏氏、巴氏、那拉氏以及众多的贵人、常在、答应,还有博尔济吉特氏的格格端妃和恭妃。在那天夜分初定时刻,静妃居然也悄悄地来探望了董鄂妃。只是由于董鄂妃劳累过度、心力交瘁,太医要她安心静养,所以来请安的人也只是上前肃一肃,问问安好便退出了。
福临则是每日必来,或是看着她吃药,或是陪着她用膳,有时候便坐在皇贵妃的床沿上,两人小声说笑着,谈天道地,一同消磨冬日的黄昏。如果董鄂妃已经睡着,福临就轻手轻脚地看看门前小火炉上为她熬的参汤和药剂,再到床前撩开帐子,看看她的被子是否掖紧,气色是否好转,随后便在床前轻轻坐下,静静地一坐就是半个时辰,有时竟闭着眼睛仿佛睡着了一般。只有从他嘴角不时闪过的笑意,能觉察出他不过是陷入甜蜜的回忆。承乾宫一位老太监,是明宫留下来的旧人,他惊叹不已地对同伴们说:"真没见过这样的多情天子!要不说人家关外人生性淳厚其实呢!"承乾宫里,不论是同住的贵人、答应,还是一般的宫女、太监,对女主人都是真心爱戴感激的。董鄂妃待下宽厚仁爱。
她自己穿戴住用并不奢华,却经常拿她的例银赏赐下人,帮助下人度过难关。皇太后和皇上赐给的克食,她从不忘记分给同住的姐妹;因了她的推荐,一年多来,皇上有数的几次除皇贵妃以外的召幸,竟遍及了承乾宫的几位贵人、答应,这是何等的荣幸和恩惠啊!她们怎么能不全心向着皇贵妃呢?况且她一向又那样和蔼可亲,从无严词厉色,不摆高人一头的架子。
这次董鄂妃病倒,整个承乾宫似乎都病了。大家说话声也小了,脚步动作也轻了。开始几天,见她又瘦又衰弱,象是病得不轻,承乾宫里上上下下饭量都减少了。这几天眼见她有了起色,众人才有了笑容。皇上停止中宫进笺的谕旨,他们都知道了。但承乾宫的人仿佛事先约好了似的,对此既不表示惊异,也不表示愤怒或高兴,淡然处之,好象与他们无关。只在偶然的机会或场合,两个承乾宫的人互相交换一道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时,才会流露出她们内心的得意和痛快,以及同时产生的志在必得的情绪。
这个重要消息,却没人告诉皇贵妃。福临是不愿意告诉她,其他人大概怕她过分高兴、有碍病体而不敢告诉她。
这天清早,皇贵妃起床了。侍女们都很高兴,欢笑声异于平日。她们服侍她梳洗完毕,搀扶她坐在炕上的软毡靠座上,她的贴身侍女蓉妞儿连忙用莲瓣贴金圆盘托上三只带耳的青瓷小碗,一碗参汤、一碗莲子粥、一碗奶茶。按规矩,董鄂妃先喝了参汤,又喝了奶茶,然后捏着小银匙慢慢搅着莲子粥,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味。
"主子这些日子吃东西都没有今儿香甜。"蓉妞儿高兴地说。
董鄂妃莞尔一笑,说:"真格的,我今儿觉着好多了……蓉妞儿,这两天我瞧你们挺高兴?""主子病好了,奴才们心里都快活。""不是这个。我冷眼儿瞧,你们象有什么好事儿瞒着我。"蓉妞儿把脑袋一摆,笑道:"主子的心就灵到了十二分不成?谁也没敢在主子跟前透一丝儿风呀!""别这么鬼头鬼脑的了!你们能眉听目语,我就不能心生九窍?快说!别招骂!"董鄂妃嘴里威胁着,脸上笑着。
蓉妞儿眨眨眼,凑近主子,小声说:"娘娘还不知道呢,昨儿个皇上下诏,停了中宫笺表啦!""什么?"董鄂妃吃了一惊,病后苍白的脸上骤然泛出一丝红晕:"真的?""奴才怎么敢对主子说假话!"蓉妞儿满面得意,晃着脑袋笑道:"这会子,坤宁宫里不定怎么个乱糟糟哩!"董鄂妃的笑容渐渐收敛,红晕渐渐消失,一双水凌凌的灵活的黑眼珠忽而瞅着蓉妞儿,忽而转向窗外,很不安宁。蓉妞儿发现她神色异样,不解地说:"娘娘你这是……奴才们这几日可都为这个快活死了!……"董鄂妃心神不定地瞟了蓉妞儿一眼,蓉妞儿错把这当成了鼓励,要害话儿直截了当地便冒了出来:"这不明摆着吗?娘娘眼下就要进位皇后啦!……"这话太尖锐、太赤裸裸了,仿佛捅到董鄂妃的心肝肺叶上,她浑身猛的一哆嗦,脸儿顿时涨得血红,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不是靠两道密密的、颤动的睫毛用力锁住,说话就会滚下来。过了好半天,她才控制住自己,深深叹了口气,蹙着眉头说:"该死!你看你都胡说了些个什么!"蓉妞儿摸不着头脑,赶紧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