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敏又说:“献策老哥,你别绕圈子,明白说出吧。咱们闯王是怎样名应图谶?什么图谶?什么吉兆?怎见得是应运而兴的?请快点儿说个明白,可不要有半句奉承!”
献策哈哈大笑,说:“此系何事,岂敢虚为奉承之语?且献策今日到此,岂是为打秋风而来?倘若捷轩将军以江湖之士看献策,则弟即惶愧不安矣!”
闯王忙说:“捷轩喜欢说爽快话,请献策兄不要见怪。”
宋献策又哈哈大笑,然后向地上吐口痰,清一下喉咙,肃然坐正身上,又向闯王拱拱手,从容不迫地说:
“今日献策所要言者,原是天机。不遇其人,不遇其时,不敢轻易泄露。随便泄露,不仅败坏大事,且有杀身之祸。今日献策来至义军,面谒麾下,说出天机,正其时矣。献策因见明朝气数已尽,必有真命天子应运而兴,故十年来浪迹江湖,萍踪南北,暗中察访究竟谁是真正的济世英雄。后来得到古本袁天纲、李淳风《谶记》一书,也就是世人所知的《推背图》。然目今所见的《推背图》全系后人伪托,与袁天纲、李淳风二人原本出人甚大。我所得到的是古抄本,题为《谶记》,也是有图有诗,但次序与今日所见诸本不同,所记图谶也大有出人。有一极为重要图谶,为今日清本所无,正是闯王必得天下之谶。”
宗敏问:“那上边画的什么?怎么写的?”
献策说:“上面如何写的画的,不用我空口说明,现有实物为证。请将我的贱仆唤来。”
宗敏立刻叫亲兵将宋献策的仆人叫来。献策向仆人吩咐一句,不过片刻,那仆人捧了一部青布函的大书进来,递给他以后赶快退出。刘宗敏看到书函的黄纸题签,笑着说:
“这不是一部《金刚经》么?我们田玉峰大哥喜欢这样书,难道这里边也有谶记?”
宋献策不慌不忙,打开青布书函,取出大字刻版的四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抽出第三本,撕破背面书皮,拿出半页纸色很古的手写图谶,从椅子上站起来,双手捧呈闯王,同时解释说:“因怕路上被官府查出,故将全书留在开封,只带来这有用的半页图献于麾下。”
闯王站起来接过图谶,与金星、宗敏同看。宋献策还怕闯王和宗敏不能够完全明白,站在一旁解释说:
“这画上被射死的大猪即指朱姓朝廷。四句谶语中所说的‘红颜’就是‘朱颜’,即朱姓美人。所谓‘红颜死,大乱止’,即是说朱姓亡国,天下大乱方止。所谓‘十八子,主神器’,即是说姓李的当主神器。神器者,天子之位也。闯王当有天子之位,岂不甚明?”
刘宗敏大叫说:“我的天,果然这谶记上写的明白!”
献策又指着后边的四句七言颂诗说:“请看这第三句是‘十八孩儿兑上坐’,十八孩儿即俗话说的‘十八子’,是个‘李’字,明明指的是闯王。兑为北方,闯王起自延安府米脂县,正是兑方。再看这第四句‘九州离乱李继朱’,话就说得更明白了。”
金星说:“谶记如此明白,则闯王上膺天命,数已前定,复何疑哉!”
宗敏又叫着说:“献策兄,你,嗨!你献来的这一谶记,胜添十万人马。我刘宗敏拼死也要保闯王早定天下。”
宋献策点头微笑,接着说:“这卦是‘既济①’,坎上离下,水火交相为用,事无不济。且水在上,火在下,水能灭火。明朝为火德王。闯王起自北方,北方壬癸水,故为水德王②。水灭火,即水德王代火德王之明证。”
①既济——《易经》上的一个卦名。
②水德王——战国时齐人邹衍利用五行循环思想创立“五德终始”的学说,认为每一朝代各据有五行中的一德,朝代兴亡都符合五行生克的道理。这一宿命论学说,与皇权天授的思想互为表里,从秦朝开始就在有关皇朝兴替的政治斗争中起重大作用。李自成建立大顺帝国时自称是水德王,服色尚蓝。
李闯王一直在听,在看,在想,默不做声,竭力使自己保持镇静。这时他不再忍耐,望着宋献策和牛金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