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时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时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译文】
无所事事时心情容易昏然无知,应当静静地聪明机警地加以察觉明白;有事忙碌时心情容易奔放纵逸,应当聪明机警地静静地加以主导控制。
【注解】
无事:无所事事。唐韩愈《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另见○六四【注解】
昏冥:谓昏然无知,沉醉。唐韩愈《送王秀才序》:“彼得圣人而师之,汲汲每若不可及,其於外也固不暇,尚何麴蘖之托而昏冥之逃也。”
寂寂:寂静无声貌。三国魏曹植《释愁文》:“愁之为物,惟惚惟怳,不召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羣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犹悄悄。元顾瑛《以玉山亭馆分题得金粟影》诗:“天风寂寂吹古香,清露泠泠湿秋圃。”
照:〈形〉本义明亮,光明。《说文》:“照,明也。”〈动〉察知,明白。潘岳《夏侯常侍诛》:“心照神交,惟我与子。”
惺惺:清醒貌。唐杜甫《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之二:“应论十年事,愁絶始惺惺。”聪明机灵。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聪明的试相度,惺惺的试窨付。”明刘基《醒斋铭》:“昭昭生于惺惺。”
奔逸:奔放,纵逸。明李贽《答周友山》:“独余不知何説,专以良友为生……明知不可必得,而神思奔逸,不可得而制也。”
主:〈名〉本义灯心。《说文》:“主,镫中火主也。”〈动〉主持,掌管。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
【评语】
人在周围的环境没有什么变化的时候,心就像在睡眠时候一样,心体的运用也非常迟钝。心虽如此安静,但若和外界的事物相接触,则如同明镜般映照出来,绝不使外界的动作有所逃脱。如果不能以静寂来照见的话,心就陷于昏冥欲睡的状态,对于一切意外事件的事理,都不能灵活敏捷了。反之,当我们遇到意外事变的时候,心就忙乱不易控制,这时候一定要求其心平静、沉著、警觉,以理智冷静的头脑去应付。总之,心之为用在闲暇之时,不可任其昏冥而入于眠睡状态。在有事之秋,也不可狂乱慌张,始可免除错误。一个人生活中太闲易于懒散,懒而堕志,销磨心性;工作中太闲没事会生失落感而怨气多,由此变得没有朝气。这样容易使人意志消沉,于是就出现“小人闲居为不善”的情况,所以孔子才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因此他主张“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意思是说:“平日闲着没事时,下下棋活动活动脑筋,也比坐在那里发呆好”。可一个人太忙又容易冲动,处理事情难免欠妥。因此,人人都应当学会控制自己,多用脑子想而不是只凭一时的兴致去盲目蛮干,不能由于一时的冲动而坏了平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