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179 / 210|后一章

【延伸思考】

1、「吾岂匏瓜也哉」有「有志难酬」和要证实儒家主张让人们明白的意味,子路没能为孔子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所以一时无法理解孔子的心意。人们常常只想和自己谈得来、情投意合的人交朋友;一味地排斥道德观念、价值体系和自己差距较大的人。

想想看:按照「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的说法,「只和自己谈得来、情投意合的人交朋友,排斥道德观念、价值体系和自己差距较大的人」是心性修养欠佳的表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扩大心性的容量,包容想法不同的人,与人和平相处,而不排斥别人呢?

2、道德修养很好的人,有时候很难和道德修养欠佳的人说清楚许多道理,因为人们有太多心思的框框,无法明白框框以外的一切,这对自以为是、道德修养欠佳的人而言,似乎是经常要遭遇的问题。用自己很有限的认识去衡量一切,当然会质疑、看不惯无法理解的一切。唯有提高自己的心性修养,认识自己的不足,多看自己,少看别人的不足,才是正途。试比较自由民主和共产体制下的人民,在包容不同想法和与人和平相处这方面的差异。

【阅读资料】

珍惜圣者与圣者的善导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一段话,让人看了沉思良久,不禁感慨万千。

孔子出生贫贱,一生奔波,晚年周游列国,却没有一个君主肯采纳他的主张,最后绝粮于陈国和蔡国之间。跟随孔子的人都饿得没有力气站起来,孔子却继续向弟子们讲述他的学问,弦歌不绝。

弟子子路于是面带愠色地问孔子:「君子也有走投无路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在困窘的时候也坚守节操,小人却会不加节制,什么过火的事情都会做得出来。」

孔子知道弟子们心里不高兴,就问道:「《诗经》上说:『不是犀[xī]牛也不是老虎,却徘徊在旷野中』,我如今就是这般落魄,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吗?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呢?」

子路回答说:「大概是我们的仁德或者智谋不够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还把我们围困在这里。」孔子回答说:「哪有这种事?如果有仁德、智谋就畅行无阻,伯夷、叔齐就不会饿死在首阳山,比干也不会被纣王剖心了。」

子贡回答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大概老师的道很博大,以至于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得下先生),那么先生为什么不稍微降低一下您的要求标准呢?」孔子叹息说:「唉!子贡,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你不想着如何修养自己的道,却降低自我要求的标准去迎合世俗!」

颜回回答说:「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但是君子应该注重修养自己的道,如果我们修养不好,那是我们的问题;如果我们修养好了,但是却不被重用,那是这些国家的耻辱。那么他们不容纳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时候才显出我们是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