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中国文学关键词

1,“诗、乐、舞”之三位一体。

《舞赋》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写舞的名篇。萧统在《文选》中将其归入音乐类,反映了我国古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化特点。《吕氏春秋?古乐》中说:“三人操中尾,投足以歌八阙。”诗、乐、舞三者密不可分。“诗言其志也,歌咏其言也,舞动其容也。”《舞赋》中“轶态横出,瑰资谲起,眄般鼓则腾清眸,吐哇咬则发皓齿”,这些描写,正是上古诗、乐、舞相辅相成,蔚为大观的真实写照。

问题分析

1,试赏析《舞赋》特有的语言节奏之美。

《舞赋》,当然是以描述丰富多彩的舞姿为主。傅毅在这里为我们记录的乃是汉代时极为盛行的“般鼓舞”,又称“盘鼓舞”。作者首写华屋、绣帐之装饰,金酹、玉觞之奢华,宾客主人之沉迷。续写郑女舞姿蹁跹,服饰艳丽,红颜光彩,眉目传情,且歌且舞。般鼓舞本是以足蹈鼓而为舞节,是节奏感非常强烈的舞蹈。作者写舞者“兀动赴鼓,指鼓应声”,其所运用的语言也相当富有节奏感。全篇以四句为主调,间有三字句、六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整齐中不乏变化,变化中暗藏节奏,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悦耳,似有金玉之声。如此,写独舞,则踏节蹈拍、俯仰往来、若奔若翔;写群舞,则逸态多姿、变幻莫测、动静回复……可以说,是语言的节奏律动成就了这一名篇。

2,《舞赋》的首段蕴含怎样的音乐美学见解?

《舞赋》的首段,作者一开篇,即假托楚襄王于云梦泽命宋玉赋高唐事之后,又置酒欢宴,以观舞助兴,并借宋玉之名写下此赋。其中提出了“歌以咏言,舞以尽意”的观点。论诗不如听声,听声不如察形。舞乃“材人之穷观,天下之至妙”。从而又得出,郑卫乐舞与雅声之别。这无疑表达了傅毅独有的音乐美学见解。傅毅重视舞乐的娱乐作用,这较之单纯将舞乐当作教化的工具要进步得多。与此相关,傅毅还对郑卫之乐给予充分的肯定,这也是对儒家诗教的一种突破。儒家素有“郑声淫,放郑声”的主张,然不可否认,与雅乐相对的俗乐新声,较前者确实更富有魅力。听古乐则唯恐高卧,听新声则兴高采烈。“文人不能怀其藻”,“武毅不能隐其刚”,就连板着面孔装腔作势的君王,在郑卫之音面前,也“严颜和而怡怿”,“幽情形而外扬”。

文化史扩展

1,般鼓舞。李善在《舞赋》注中说:“般鼓之舞,载籍无文。以诸赋观之,似舞人更递蹈之而为舞节。”般,《说文》解释为:“象舟之旋。从舟,从殳。殳,所以旋也。”可见,般,即盘旋之意。般,同“盘”,故般鼓舞,也称“盘鼓舞”、“七盘舞”、“七槃舞”“七鞶舞”等(见《文选注》及《佩文韵府》)。也有简称为鼓舞(《淮南子》)。西汉的刘安、东汉的张衡、三国的王粲、卞兰等,对般鼓舞都曾有过描述,但描绘得最为生动细腻的,还是傅毅的这篇《舞赋》。《舞赋》所记,与汉代石刻画像中的般鼓舞很是相符。这种歌舞,是将乐鼓平放在地上,由一人或几人在鼓上边唱边跳,并有乐队为之伴奏。此舞在汉代还很盛行,而到了唐代就不多见了。傅毅的《舞赋》,对般鼓舞作了生动逼真的描绘,为今人记录下了两千多年前的民族歌舞形式,因此是我们研究汉代歌舞艺术的一份珍贵资料。

集评

尝诵傅毅《舞赋》,遣辞洵美,写态毕妍。其后平子梁王之俦,抽毫并作,咸不逮兹。(俞安期《歌赋》,黄宗羲《明文海》巻三十六)

傅武仲有《舞赋》,皆托宋玉为襄王问对,及阅《古文苑》宋玉《舞赋》,所少十分之七,而中间精语,如“华袿飞髾而杂纤罗”,大是丽语。至于形容舞态,如“罗衣从风,长袖交横。骆驿飞散,飒沓合并。绰约闲靡,机迅体轻”;又“回身还入,迫于急节。纡形赴远,漼以摧折。纤縠蛾飞,缤焱若絶”,此外亦不多得也。岂武仲衍玉赋以为已作耶?抑后人节约武仲之赋,因序语而误以为玉作也?(明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巻一百四十五《艺苑巵言》二)

傅武仲《舞赋》,故不减楚人相如之匹。(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五)

《艺苑巵言》云(见上引)。案,《文选舞赋》,傅武仲全文也。《艺文类聚》卷四十三《舞门》所载,删节之文也。《古文苑》录自《类聚》而改易后汉傅毅为宋玉,非也。章氏樵云:后人好事者以前有楚襄宋玉相唯诺之词,遂指为玉所作,其实非也。假说古人,赋家常例,不可据之标目。章说为是。(近代 梁章钜《文选旁证》卷十八)

问题与讨论

试比较汉代石刻画像中的般鼓舞(山东隋家庄画像、山东武梁祠左石室第三石画像、以及山东沂南石墓百戏图画像等),看文字与图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