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
1,为什么说西晋“其创基立本,异于先代”?在作者看来,一个国家的“基”与“本”是什么?
本文是文选最著名的史论之一,典型的史家骨干,文学色彩,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这里节选的其中两段。前面先有两大叙事,一是有关西晋由创业兴盛,到内乱外患的历史演变;一是有关历史上的西周如何“积基树本、经纬礼俗、节理人情、恤隐民事”,以至兴旺发达,国运绵绵的历史进展,接下来即这里的选文:西晋是如何国运岌岌可危,不可收拾的。与前面的叙事对比之下,西晋的当代统治者,根本没有西周文明那样的国本仁根,所以,将先辈高祖世祖凭权谋力量打天下而来的“百代一时之盛”,崩毁于数十年间,就很自然了。作者明确指出:西晋王朝“其创基立本,异于先代”,即“道德典刑”未树。所谓道德典刑,即西周文明(作者大段引《诗》,主要是《诗经》所记录的)忠厚仁义、爱民敬天、以及谨好恶、审祸福、求明察。“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而晋代从统治集团,到士大夫阶层,“风俗淫僻,耻丧其所”,世道人心大坏,社会秩序崩溃,道德原则荡然无存。“如室斯构而去其凿契,如水斯积而决其堤防,如火斯畜而离其薪燎,国之将亡,本必先颠,其此之谓乎?”在作者看来,历史的健康发展,并不是决定于不可知的天道,或神秘的命运,而是决定于文化品质、文化精神。文化是本原,其核心是理性和道德。作者有深切的当代关怀与纯正的文化理想。他反复说明了一个道理,即一个没有文化理想的朝代,就是一个抽空了立国之本的朝代,就必然要亡国。刘勰称他“审正”,刘知几称他“理切”,李兆洛称其“雄骏”,皆是的评。
集评
晋代之书,繁乎著作。陆机肇始而未备,王韶续未而不终。干宝述《纪》,以审正得序;孙盛《阳秋》,以约举为能。(梁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
孙盛干宝,文胜为史,准的所拟,志乎典训。(梁 刘勰《文心雕龙才畧》)
降及战国,迄乎有晋,年逾五百,史不乏才。虽其体屡变,而斯文终絶。唯令升先觉,远述邱明,重立凡例,勒成《晋纪》。邓孙已下,遂蹑其踪。史例中兴,于斯为盛。若沈宋之志序,萧齐之序録,虽皆以序为名,其实例也。必定其臧否,征其善恶。干宝范晔,理切而多功。(唐 刘知几《史通》卷四)
著《晋纪》自宣帝迄于愍帝,五十三年,凡二十卷。奏之。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唐 房玄龄《晋书》卷八十二)
干宝《晋总论》曰:朝寡全徳之士,乡乏不贰之老。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髙,而笑勤恪。其倚仗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晋文与元成之际同风矣。所谓虚旷名重者,盖讥山涛魏舒之俦耳。后之窃虚名者,曽不得与山魏徒隶齿而腼貌于世,未尝自愧;趋之者如飞蛾赴火,唯耻不及,岂蛩蛩负蟨之谓哉!虚名者以众多为其羽翼,时不敢害;后来者以声价出其口吻,人不敢议,以此相死,自谓保太山之安,可以痛心矣。(唐 李徳裕《李卫公外集》巻三《评史》三《虚名论》)
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也。昔夫子修经,始发凡例,左氏立传,显其科条。若干令升之勒成《晋纪》,可谓史例中兴矣。(明 陆深《俨山外集》卷二十四《史通会要》上)
当时学者以老庄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荡为辨,而贱名实,居身以放浊为通,仕进以茍得为贤,当官以地坐为最独。傅咸一纠邪正,遂以俗夫哗之。而怀、愍昏愚,其何以挽末流之弊?臣谓横议之祸,交于七国;清谈之祸,遍于六朝,其归一也。(王)衍之罪,岂特亡晋已哉?(明 夏良胜《中庸衍义》卷二)
《晋纪总论》,平冗失裁。(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九)
雄骏缜密,皆来满量。龚《过秦》一节,为谋篇之疏。《晋纪》亡佚,昭明选文著书,降为单简。厚集其陈,使转处有力如神,佳篇也。(清 李兆洛《骈体文钞》卷二十引谭献评语)
大体骏健耳。(近代 黄侃《文选平点》)
文化史扩展
1,良史
中国史学最重要的关键词。孔子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史記》卷三十九《晋世家》引)宋人刘敞解释说:“董狐书赵盾弑君,以示于朝,仲尼谓之良史,以其书法不隐。若史本当讳国恶者,董狐不应明赵盾之罪以示朝众也。董狐明赵盾之罪以示朝众,而仲尼谓之良史,是史不讳国恶也。”(《春秋权衡》卷三)不隐,即不讳言国恶,将重大的罪恶公之于众。孔子又在《论语》中引周任的话,“周任,古之良史也”(《四书章句集注论语季氏第十六》)。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迁有良史之才”,“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历代史家最高的精神,即书法不隐,不虚美、不隐恶地实录。董狐与司马迁所代表的精神,是中国史学最重要的传统。良史的先决条件,是优秀史家的道义原则和道德勇气。
2,西晋“八达”
《抱朴子》外篇《疾谬》、《世说德行》《世说言语》刘注引《典略》、应劭《风俗通》卷四《过誉》等,都提到王平子、胡毋彦国、赵仲让、祢衡等人裸裎之俗。《晋书》云:“(胡毋)辅之与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散发裸裎,闭室酣饮。已累日,(王)逸将排户入,守者不听,逸便于户外脱衣,露头于狗窦中窥之,而大叫。辅之惊曰:‘他人决不能尔,必我孟祖也。’遽呼入,遂与饮,不舍昼夜,时人谓之八达。”(《晋书》卷四十九)
3,裴頠崇有
当时有人批评崇尚虚无之风,除了序中所提到的刘颂傅咸,其中较有力者即裴頠《崇有论》:“是以立言藉其虚无,谓之玄妙;处官不亲所司,谓之雅远;奉身?其廉操,谓之旷逹。故砥砺之风,弥以陵迟。放者因斯,或悖吉凶之礼,而忽容止之表,渎弃长幼之序,混漫贵贱之级。其甚者,至于裸裎,言笑忘宜,以不惜为弘,士行又亏矣。(西晋 裴頠《崇有论》,《晋书》卷三十五)
4,西晋皇室腐败荒淫史实
羊车寻爱
(晋武)帝多内宠。平吴之后,复纳孙晧宫人数千,自此掖庭殆将万人,而并宠者甚众。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挿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晋书》卷三十一)
何不食肉糜
(晋惠)帝又甞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晋书》卷四)
杀杨太后
晋惠帝之后贾氏,阴谋杀死杨太后之父杨峻及家人,又逼死太后。“(庞氏(杨太后之母))临刑,(杨)太后抱持号叫,截髪稽颡,上表诣贾后称妾,请全母命,不见省。初太后尚有侍御十余人,贾后夺之,絶膳而崩。(《晋书》卷三十一)
做俘虏时狐媚无耻
(晋怀帝说:)“但恨尔日不早识龙颜。”(刘)聪曰:“卿家骨肉相残,何其甚也?”帝曰:“此殆非人事,皇天之意也。……故为陛下自相驱除。”(《晋书》卷一百二)
羊皇后狐媚无耻
(晋惠帝羊皇后)洛阳败没于刘曜,曜僣位以(羊皇后)为皇后。因问曰:“吾何如司马家儿?”后曰:“胡可并言?陛下开基之圣主,彼亡国之暗夫。…自奉巾栉以来,始知天下有丈夫耳。”(《晋书》卷三十一)
二帝青衣行酒
晋怀帝愍帝,皆为刘聪皆青衣行酒。见《晉书》卷五
思考与练习
1,讨论其中的直笔和文采。
2,钱锺书称此篇可与《全晋文》中李充《学箴》、刘弘《荆州下教》、陈頵《与王导书》、王沉《释时论》、裴頠《崇有论》、王坦之《废庄论》、范宁《王何论》、以及江惇《达道崇检论》相发明。讨论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