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才能成就事业。
——惠蒂尔《心隐士的教堂》
脉冲波以光的速度穿过莽莽夜空,直奔星座之维星轨道上的一颗红色行星。它毫不费力地穿透了阻挡它的巨大卫星,以难以想像的惊人速度,平稳地冲向那颗发红的星球。
脉冲波穿透了星球的大气层,到达星球的表面,它将再次穿过一个庞大的星球。可这次,脉冲波将被监控和测算,它经过的轨道上将设置一整套电子有机天线。天线是由高纯度,超浓缩的氯化合物制成的;在脉冲波中的中微子飞速穿过这个巨大的检测站的时候,中微子和氯化合物将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氨原子,这些氟原子的数量将很容易测算出来。一个连续不断的微量化学扫瞄程序将检测、测量和记录每个新原子的生成和顺序,以及相邻原子之间的精确的间隔时间。
形成氖原子的脉冲波图形产生了一个数字信息,这个信息很快从天线上传送到一个精心设计的天文信息网上。累积的脉冲和氢原子产生的不同数字排列被输入进一系列快速解码的计算机中。这些计算机很快把氟原子群的特殊的原子单位译成码,并将这个信息传送给一个完全由人工智能控制的分析处理器。处理器分析这一信息,并对其本质和意义做出评价。这种分析时间很缩。信息内容很少:
“监视器6419ti——到二十层”
主计算机只用了一毫微秒就把这个信息,同过去来自同一个地点的信息联系起来了。人工智能很快就对这个信息做出了评价。这个信息来自一台被放置在一颗蓝色星球上的机器。这颗星球处在一颗小小的,共有九颗行星的恒星周围的第三条轨道上。那台机器是在好几千年前被安放在那颗年轻的星球上的。从这机器上收到的最后一个信息是在71年前。那个信息几乎是同样的:
“一到十六层。”
主计算机考虑了这两次信息的细微差别,确定了它们的排列位置。信息被记录和存放到6419#机器的档案里了。
由于两次信息的差别只差三层,所以计算机不打算惊动监控管理员。七十一年里只增加了三层,这很有意思,但却不那么有意义。只打开了二十层,这离一百层还差得远呢。
主计算机把这个信息存入档案之后,它就开始对来自其他星球的信息译码,评价。脉冲波来自各个方面,成千上万的信息来自成千上万的监视器,在整个宇宙的各个不同星球上都有一个监视器。
从那个遥远的蓝色星球上的奇怪的箱子里传来一则信息,只需要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那条信息很简单,言简意赅。但是那则短短的信息却包含着巨大的理解,那是对人类活和知识发展的理解。信息很容易译出来:
在那颗原始的蓝色星球上,生存着有智力的生命,并且他们在缓慢发展。在宇宙智力刻度上,它目前的位置是第二十格。
监视器还在工作。
享乐不是我们的归宿,
悲哀更不能解决问题,
只有行动,
才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朗费罗《生命赞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