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锻炼口才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非常有口才,其实,说话的天才,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从现实中锻炼出来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口才,可以说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就好比鸟儿没有羽翼。
其实,要想拥有良好的口才,首先要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每个字,都必须发音清楚。清楚的发音可以依赖平时的练习,注意别人的谈话,朗读书报,多听收音机广播等;这些均对正确的发音有迅速的帮助。在说话的时候,每一句话都要明白易懂,避免用艰涩词汇。别以为说话时用语艰深,就是自己有学问,有魅力的表现。其实,这样说话不但会使人听不懂,而且弄巧成拙,还会引起别人的怀疑,以为是在故弄玄虚。所以,良好的口才,应该是用大方熟练的语句,加上丰富的词汇,这就可以应付说话的需要,使说话内容多彩多姿,扣人心弦。
至于说话的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说话太快使听的人不易应付,而且自己也容易疲倦。有些人以为说话快些,可以节省时间,其实说话的目的,是使对方领悟你的意思。除此之外,不论是讲话的人,或者是听话的人,都必须运用思想。否则,不能确切把握话中的内容,当然说话太慢,也是不对的,不但浪费时间,而且也会使听者感觉不耐烦。
说话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诀窍,我们必须看清这种巧妙的方法,然后才能获得成就。在说话的时候要认清对方,顾虑别人的感受,坦白率直,细心谨慎。平常谈话,每次时间不可太长,说话的时候不可唯我独尊。那是因为我们说话的目的在于说明一些事情,使人发生兴趣。因此要清晰!要明白!信口开河、放连珠炮,都是不好的说话方式。信口开河并非表示你很会说话,相反的,证明你说话缺乏热诚,不负责任。如果说话像放连珠炮,那么,只会使人厌烦,因为只要你一开口,别人可能就没有机会启齿了。
我们要想练就过硬的说话能力,就一定要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刻苦训练。正如华罗庚先生在总结练习“会说话的能力”的体会时所说的一句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练习说话能力不仅要有刻苦精神,而且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练习方法。科学的方法有时可以使练习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速一个人说话能力的形成。当然,这就需要依据一个人的学识、环境、年龄等等的不同,练习说话能力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刻苦训练,那么你就会在通向“会说话专家”的大道上迅速地成长起来。
在这里介绍几种简单、易行、见效快的说话能力的训练方法。
1.速读法:这里的“读”指的是朗读,是需要用嘴去读的,并不是用眼去看,顾名思义,“速读”也就是快速的朗读。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是在于锻炼一个人口齿伶俐,语音准确,吐字清晰。
方法:找来一篇演讲稿或一篇文辞优美的散文。先拿来字典、词典把文章中不认识或搞不懂的字、词查出来,搞清楚,弄明白之后再开始朗读。一般刚开始朗读的时候速度有些慢,逐次加快,一次比一次读得快,最后达到你所能达到的最快的速度。
读的过程中不要有停顿,发音要准确,吐字要清晰,要尽量地达到发声完整。如果你不把每个字音都十分完整地发出来,那么,速度加快以后,就会让人听不清楚你在说些什么,快也就失去了快的意义。所以速度可以加快但必须建立在吐字清楚、发音干净利落的基础上。我们都听过体育节目的解说专家宋世雄的解说,他的解说就很有“快”的功夫。宋世雄解说的“快”,则是快而不乱,并不是快得让人听不懂,每个字,每个发音都发得相当的清楚、准确,没有含糊不清的地方。我们希望达到的快也就是他的那种快,吐字清晰,发音准确,并不是为了快而快,主要目的是练习自己的说话能力。
速读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手头有一篇文章就可以练习,而且还不受人员的限制,不需要别人的配合,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地完成。当然你也可以找一位同学听听你的速读练习,让他帮助挑你速读中出现的毛病。比如哪个字发音不够准确,那个地方吐字还不清晰,等等,这样就更有利于你有目的地进行纠正、学习。你还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速读录下来,然后自己听一听,从中找出不足,进行改进。如果有老师指导就更好了。
2.背诵法:同学们都背诵过课文。有诗歌、有散文、有小说,背诵的目的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因为老师要求必须背诵,而不得不背,以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也有的是为了记忆下某个名诗、名句,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而我们提倡的背诵,主要的目的是在于锻炼我们的说话能力。
我们要求的背诵,并不仅仅要求你把某篇演讲辞、散文背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我们要求的背诵,一是要“背”,二是要求“诵”。这种训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记忆能力,二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记忆是练习说话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如果没有很好的记忆力,要想培养出会说话的能力根本是不可能的。只有大脑中充分地积累了知识,你才可能张口即出,滔滔不绝。如果你大脑中是一片空白,那么你再伶牙俐齿也是无济于事。
“诵”是对表达能力的一种训练。这里的“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朗诵”。它要求在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表达。
背诵法,不同于前面所说的速读法。速读法的着眼点主要在“快”上,而背诵法的着眼点则在“准”上。也就是你背的演讲稿或文章一定要有所准确,不能有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而且在吐字、发音上也必须达到准确无误的效果。
其方法是:⑴先选一篇自己比较喜欢的演讲稿、散文、诗歌;⑵对选定的材料进行分析、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需要花费点时间的,需要我们逐句逐段地进行分析,推敲每一个词句,并从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自己的感情;⑶对所选的演讲稿、散文、诗歌等进行一些艺术处理,比如找出重音、划分停顿等,这些都有利于准确表达内容;⑷在以上几步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也可分步进行。首先,进行“背”的训练。也就是先将文章背下来。在这个阶段不要求声情并茂。只要能达到熟练记忆就行。并在背的过程中,自己进一步领会作品的格调、节奏,为准确把握作品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其次,是在背熟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大声朗诵。将你背熟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大声地背诵出来,并随时注意发声的正确与否,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感情。最终,是这个训练的最后一步,用饱满的情感,准确的语言、语调进行背诵。
这种训练方法如果有老师的指导会达到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在朗诵技巧上给一些好的指导与建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也可以找人帮助,请同学听自己背诵,而后再让他们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使我们在改进时有所依据,这对练习说话能力非常的有好处。
3.练声法
练声也就是练习自己的说话声音,练嗓子。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听那些饱满圆润、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不愿听干瘪无力、沙哑干涩的声音。所以锻炼出一副好嗓子,练就一腔悦耳动听的声音,是我们必做的工作。
练声的方法是:
第(1)步,先练“气”俗话说:“练声先练气”,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就像汽车上的发动机一样,它是发声的基础。气息的大小对发声有着直接的关系。气不足,声音无力。如果用力过猛了,不但不会达到练习的效果反而会损害声带。所以我们练声,首先要学会用气。
吸气:吸气要深,小腹收缩,整个胸部要撑开,应该尽量地把更多的气吸进去。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闻到一股香味时的吸气法。注意吸气时不要提肩。
呼气:呼气时需要慢慢地进行。要让气缓慢地呼出。由于我们在演讲、朗诵、论辩时,有时需要较长的气息,那么只有呼气慢而长,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呼气时可以把两齿基本合上,留一条小缝让气息慢慢地通过。
学习吸气与呼气的基本方法,你可以每天到室外、到公园去做这种练习,做深呼吸,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才能有成效。
第(2)步,练声。人人都知道人类语言的声源是在声带上,也就是人说话的声音是通过气流振动声带而发出来的。在练发声以前首先应该做一些准备工作。先放松声带,用一些轻缓的气流振动它,让声带有点准备,发一些轻慢的声音,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张口就大喊大叫,那只能对声带起到破坏的作用。这就像人们在做激烈运动之前,要做些准备动作一样。不然就很容易地使肌肉受到拉伤。
声带活动开了,其次需要再在口腔上做一些准备活动。我们知道口腔是一个人重要的共鸣器,声音的洪亮、圆润与否与口腔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可不能小看了口腔的作用。口腔活动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①进行张、闭口的练习,活动嚼肌,也就是面皮。这样等到练声时嚼肌运动起来就轻松自如。②挺软腭。这个方法可以用学鸭子叫“gg”声来体会。人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共鸣器那就是鼻腔。有人在发音时,只会在喉咙上做无用功,根本就没有用上胸腔、鼻腔这两个共鸣器、所以说出来的声音就会有些单薄,音色也相当差。练习用鼻腔的共鸣方法应该先学习牛叫的声音。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平日说话时,如果只用鼻腔共鸣,那么也可能造成鼻音太重的结果。我们还要注意,练声时,千万不要在早晨刚睡醒时就到室外去练习,那样会使声带受到损害。特别是室外与室内温差较大时,更不要张口就喊,那样,冷空气进入口腔后,会刺激声带。③练习吐字。吐字似乎离发声远了些,其实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发音准确无误,清晰、圆润,吐字才会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在上小学时都学习过拼音,都知道每个字都是由一个音节而组成的,而一个音节又可以把它分成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这三部分从语音结构来分,大体上可以说是,字头就是我们所说的声母,字腹就是我们说的韵母,所说的字尾指的就是韵尾。
吐字发声时需要咬住字头。有一句话叫“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说话发音上,一定要紧紧咬住字头,这时嘴唇一定要有力,把发音的力量放在字头上,利用字头带响字腹与字尾。
字腹的发音一定要饱满、充实,口形一定要正确。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立着的;而不是横着的,应该是圆的,而不是扁的。可是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容易使发出的声音产生扁、塌、不圆润的结果。
字尾,主要是指“归音。”“归音”必须归要到家,一定要完整。也就是不要念“半截子”的字,要把音发完整了。当然“字尾”也要能收住,不能把音拖得过长。
如果我们能按照以上的练习要求去做,那么你的吐字一定会圆润、响亮,你的声音就会变得更加悦耳动听了。
4.复述法:复述法简单地来讲,就是把别人的话再重复地叙述一遍。这种方法在课堂上使用性比较大。如老师让同学们看一段幻灯片,然后就请同学复述幻灯片的情节或人物的对话。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在于锻炼人说话的记忆力、反应力和语言的连贯性。
其方法是:选一段长短合适、有一定情节的文章。最好是选择小说或演讲辞中叙述性比较强的一段文字来作为复述的内容,然后请朗诵较好的同学进行朗读,最好的效果就是能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然后听一遍复述一遍,反复多次地进行。直到能完全把这个作品复述出来。复述的时候,你可以把第一次复述的内容录下来,然后再对比原文,看自己能复述多少,重复进行,看多少遍之后自己才能把全部的内容复述下来。这种练习绝不单单在于背诵,还在于锻炼语言的连贯性。如果能面对众人复述,那么所表达出来的效果就会更好。并且,还可以锻炼一个人的胆量,克服紧张心理。
这要求我们在刚开始练习时,只要能够把基本的情节复述出来就可以,在记住原话时,能够使用自己的话把基本的意思复述出来;第二次复述时就要求不只是复述情节,而且要求能复述一定的人物语言或描写语言;第三次复述时,就应基本准确地复述出人物的语言和基本的描写语言,逐次地提高要求。在进行这种练习之前,最好能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选文章的情况,制定一个比较具体的要求。比如:选了一段共有10句话的文章,那么第一次复述时就要把基本情节复述出来,并能把几个关键的句子复述出来;第二次就应该能复述出5~7个句子;第三次就应能复述8~10个句子。最好的是速度进展得越快越好,也就说明你的语言连贯性和记忆力就会更好。
在开始练习时,最好选择句子比较短、内容十分活泼的材料作为练习的资料,这样更有利于你把握、记忆、复述。随着训练的深入,你可以逐渐选择一些句子比较长,情节比较少的材料进行练习。这样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但是对于这种练习一定要有耐心与毅力。有的同学刚刚开始练习就选用那些句子又长、情节少的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结果通常会欲速则不达。这就像幼儿学走路一样,连走还没会呢,就想着往前跑,这样一定会摔跤的。而且这个训练有时会显得十分繁琐、麻烦,甚至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耐心与毅力,要知难而进,勇于吃苦,不怕麻于烦。没有耐心与毅力,那么最终将注定会一事无成。
5.模仿法:任何人都是从小就会模仿,在小的时候模仿大人做事,模仿大人说话。其实模仿的过程也是练习说话的一个过程。我们小时候学说话时是向爸爸、妈妈及周围的人学习,向周围的人模仿。那么我们练习说话能力也可以利用模仿法,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人模仿。这样日久天长,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模仿专人:在生活中找一位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人来作为自己的模仿者,请他讲几段比较精彩的话,录下来,供自己进行模仿。还可以把自己十分喜欢的、又比较适合自己模仿的播音员、演员的声音录下来,然后进行模仿。
专题模仿:有几位好朋友在一起,就先请一个人讲一段小故事、小幽默,然后大家再进行轮流模仿,看谁模仿得像。为了刺激积极性,还可以采用打分的形式,大家一起进行为模仿者评分,表扬模仿最成功的一位。这个方法十分简单易行,且有娱乐性。只要有三四个人就能进行。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讲的小故事、小幽默,一定要新鲜有趣,大家爱听、爱学,而且在讲以前必须做好模仿前的准备,一定要讲得准确、生动、形象,无论如何也不要把一些错误的东西带去,不然模仿的人跟着错了,既害人又害己。
随时模仿:我们每天都感觉无聊的时候听广播;工作之余看看电视、电影,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着播音员、演播员、演员进行模仿,但值得提出的一点就是需要注意他的声音、语调,他的神态、动作,边听边模仿,边看边模仿,坚持下去你的口语能力就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而且还会增加自己的词汇,增长自己的文学知识。
这里要求要尽量模仿得像,要从模仿对象的语气、语速、表情、动作等多个方面进行模仿,并且在模仿中要有创造,力争在模仿中超过被模仿者。
在进行这种练习时,需要注意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对象进行模仿。选择那些对自己身心有益的语言、动作作为模仿的对象,我们有些同学模仿力相当棒,但是在模仿时都不够严肃认真,专拣一些脏话进行模仿,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种低级的趣味,在进行练习说话时,模仿方法是绝对反对这种低级的模仿。
6.描述法: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都学习过看图说话,描述法就类似于那种看图说话。但我们要看的不只是书本上的图,还有生活中的一些景、事、物、人,并且要求也比看图说话要高一些。简单来说,描述法也就是把自己所看到的景、事、物、人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描述法相对于以上几种训练法来讲所达到说话的效果会更好一些。这里没有现成的演讲辞、散文、诗歌等来作为自己的练习材料,而要求自己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所以描述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训练大家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条理性。
不管是演讲、说话、论辩都需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的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在任何需要说话的时候就不会有一张悬河之口,组织语言的能力是口语表达能力的一项基本功。
将一幅画或一个景物作为自己的描述的对象。第(1)步,对要描述的对象进行细心的观察。比如,我们所要描述的对象是“秋天的小湖边”,那么我们就要观察一下这个湖的周围都有些什么,有树?有假山?有凉亭?还有游人?并且树是什么样子,山是什么样子?凉亭在这湖光山色、树影的衬托下又是个什么样子,这秋天里的游人此时又该是一种什么心情呢?这一切都需要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你的心去体会。只有有了这种观察,那么自己的描述才会有坚定的基础。第(2)步,描述。描述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有顺序地进行描述。但在进行描述的过程中需要抓住所描述对象的特点进行描述。语言一定要清楚,还需要加有一定的文采。在描述时万万不可描述成像记流水账一样平平淡淡的,一定要用描述性的语言,尽量生动些,活泼些。要讲点顺序,不要东一句,西一句,南一句,北一句的,描述出来的东西,能够让人听了之后能明白自己所描述的到底是个什么景物。描述的时候允许有联想与想象。比如,你观察到秋天的湖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孤独地坐在斑驳陆离的树阴下,那么就应该有一种联想,可以联想到自己的爷爷,也可能想到这个老人的生活晚景,还可以联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诗句……那么这样以来在描述的时候可以把这一切都加进去,这样就会使自己的描述衬托得更充实、生动些。
语言技巧
在公共场合说话,你要顾虑到别人的安宁,声音不要太大。假如你是对众人演说,要注意自己说话声音是否能使每一个人都听得到。形容一件事,或者一个人,都必须恰到好处;过尤不及,别以为夸大之词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实则相反,言过其实,定会受人轻视。
优雅的说话,包括正确的发音、适当的速度。丰富的语句、话中略含幽默、良好姿态等各方面,这些都可以靠学习和锻炼而成功。
在生活中,一个说话随便的人,往往没有责任心。所以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那怕千言万语,可能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刻。我们一定要少说话,特别是当有陌生人比我们有经验,或者有更了解的人在座时,因为如果多说了,便是不打自招地露出了自己的弱点,同时也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和经验的机会。
说话要说得少且说得好。所以,在我们人生中,有这样两种训练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与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假如我们不会机智的谈吐,又不会适时沉默,是很不幸的。我们可能常会因说错话而后悔,因此,当你对某事了解不全面时,最好还是保持沉默好!
做一个忍耐的听者,可以说是谈话艺术当中一项重要的条件。因为能静坐聆听别人意见的人会是一个富于思想,具有谦虚柔和性格的人。这种人在人群当中,最先也许不大受人注意,但最后是受人尊敬的,因为他虚心,所以为任何人所喜欢;因为他善于思维,所以为众人所信仰。那么怎样做一个良好的听者呢?第一是要专诚。别人和你谈话的时候,你的眼睛要注视着他,无论对你说话的人,地位比你高或低,专诚是一件必须的事情。别人对你说话时,你不可做其他工作,这是不尊重人的表示。而且,当他偶然问你一些问题时,你就会因为不留心他所说的话而无从应付了。其次,谛听别人的话时,偶然插上一两句同情的话是很好的,不完全明白加上一个问话也是非常需要的,因为这正表示你对他的话留心,但不可把发言的机会抢过来,就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除非对方的话已告一段落,应该让你说话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做。除此之外,无论他人说什么,你不可随便纠正他的错误,如果因此而引起对方的反感,那么,你就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听者了。批评或提意见的时候,也要讲究时机和态度。不然,好事会变成坏事。
有些人常喜欢把一件已经对你说过几次的事情再说,也有些人会把一个笑话说了多次还当新鲜的东西。作为听者的你,此时就需要一种忍耐的美德了,你不好意思对他说:你已经说过几遍了。这话会伤害他的尊严,你惟一应做的事是耐心地听下去,你心里应该明白他是一个记忆力不好的人,你应该同情他,而且他对你说时是表示好感的诚意,你应该同样用诚意来接受他的善意。但如果说话的人滔滔不绝,而你又毫无兴趣,觉得浪费时光。你应该用更好的方法来使他停止这乏味的问题,但最重要的是不可伤害他的尊严。最好的方法是巧妙地引出他的第二个话题,而这个话题既是他内行的又是你所喜欢听的。
总而言之,虽说我们每个人差不多从一岁起就开始学习说话。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发现某些人很善于辞令,口才一流,说话总是很有说服力;而某些人不但善于表达,有时候说语更会冗长让人捉不到重点。语言是具有共同意义的声音和符号,有系统地沟通思想和感情,是人类主要沟通的桥梁,所以我们应该慢慢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掌握较好的语言技巧不但对人际关系有较大帮助,对事业、前途也起着决定作用。
良好口才应具备的条件
要想拥有良好的口才,崇高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远见卓识以及一定的记忆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持之以恒的毅力都是我们培育“口才之花”的“养料”,如果离开了这些,练口才只能是一句空话。
1.要有崇高的思想
在生活中,大家或许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一个自己言行欠佳的同学或老师批评你之时,你的心里一定非常不服气。甚至在心里说:你自己做得也不怎么样,有什么资格说我呢!你会感到这人言行不一。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品德、修养恶劣的人带给别人的也只能是卑鄙的灵魂、低级的趣味,而且很难受到大多数人的欢迎。这就是一种人格力量。无论是演讲、谈话、论辩都是一种向听众作宣传的双重活动,你的思想、品德、感情、修养都会在有意与无意中影响着听众的思想、品德、感情、修养。而演讲者、说服者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思想修养,他的话才具有说服力。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你们听过曲啸的《心底无私天地宽》这个演讲吧,这个演讲之所以能打动人、教育人、感染人,是与曲啸本人的崇高品德分不开的;是与他热爱党、热爱人民的炽烈感情分不开的;也是与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分不开的。假如一个演讲者、一个论辩员没有高尚的思想修养做后盾的话,那么他的演讲、论辩是不可能成功的,其结果必然是台上他讲,台下讲他。
因此,我们要想练好口才,就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思想美、心灵美、行为美,培养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立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用美好的语言去感染听众、说服听众、宣传听众,你所练就的口才也才能为人民服务,为祖国服务。
2.要有渊博的知识
有人说,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其实,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常识。我们要说给别人听,首先就得自己有。你可别小看了演讲时的几分钟,论辩时的几句话,就这几分钟、这几句话,也需要我们有丰厚的知识积累。
我们平时就要养成这样一个好习惯:准备一个小本子,把每天从报纸、杂志、书本中看到的观点、方法,好的词、句子都记录下来。有时间就拿出来看看,日久天长,就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见解,也有了自己的词汇库。有了知识,说起话来也就头头是道,也就不会觉得没词儿可说了,甚至常常能够妙语惊人,这也就是积累的结果——拥有渊博的知识。
3.要有远见卓识
说到远见卓识,这其实是演讲者、交谈者、论辩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因为我们不管是演讲,还是谈话、论辩,面对的都是人,或是广大的听众,或是单个的个人。但不论是人多,还是人少,谁都不愿意去浪费时间听那些老掉了牙的、人人皆知的陈词滥调。如果你总是人云亦云,从没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那么你永远也不会成为一名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演讲者、谈话者、论辩者。你永远不可能征服你的听众。而要想自己的见识超群,见解独到,就要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言别人之未言,说别人之难说。不过,有一点是我们必需要清楚的,千万不要去追求华而不实的东西,决不要去哗众取宠,因为那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4.较强的应变能力
说到应变力,我们就来看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到湖北省黄石市演出。在他表演之前,有一位演员错把“黄石市”说成了“黄石县”,引起了观众的哄笑。在笑声中,马季登台演出。他张口就说:“今天,我有幸来到黄石省演出……”这话把哄笑中的观众弄糊涂了。正当大家窃窃私语时,马季解释道,方才,我们的一位演员把黄石市说成县,降了一级。我在这里当然要说成省,给提上一级,这样一降一提,哈,就平啦!就这样短短的几句话,引得全场哄堂大笑,马季机智巧妙地给圆了场,使演出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不难看出,马季之所以能够把场圆下来,关键还在于他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一个艺术家如此,一个演讲者、谈话者、论辩者也是如此。我们无论是演讲、谈话、还是论辩,都是在与听众进行感情交流,在进行信息传递。这样就需要我们在演讲、谈话、论辩的过程中随时地注意对方的变化,观察对方的表情,掌握听众的情绪,并要根据听众的反馈及时调整我们演讲、谈话、论辩的内容及角度,把听众不愿听而你又打算讲的东西删掉,加进一些听众感兴趣的内容,而这些如果没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是做不到的。
除此之外,我们在与人交际、交流的时候,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比如你正在演讲时却有人起哄,正在交谈时却遭人抢白,你的辩词受到人们的反对,这一切一切都需要有从容镇定的应变力。因此,为了使你在窘境中得到解脱,为了练就一副在任何情况下都对答如流的口才,为了在社交场合免受尴尬之苦,为了你临危不乱,从现在就开始,努力的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吧。
5.一定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对演讲者、谈话者、论辩者来说,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演讲辞、论辩词包括谈话的一些内容都是需要记忆的,通过记忆把演讲、论辩的内容储存在大脑中,登台演讲或进行交谈、论辩时,才能张口即来,滔滔不绝。但是,假如你记忆力不够强,一到台上就紧张,就会丢三落四,甚至张口结舌。
另外,我们在积累知识时也需要具有较强的记忆力,不然,打开书一清二楚,合上书又忘得一干二净,这是不行的。
你要清楚,培养记忆力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培养和加强自己的记忆力。记忆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从学习中寻找、总结一些记忆规律,供自己使用。而且,我们也可以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方法,比如形象记忆法、数字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总而言之,我们也只有过目成诵,才可能出口成章。
6.持之以恒的毅力
看了上面几点,有的朋友可能要这样说:“练口才还这么难呀!咱也不具备这些素质,口才也练不成了,不用白费劲了!”如果你要这样说,那你就错了!以上我们谈的几种练口才的必备素质,是必备的。但并不是天生的,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的苦学、苦练得来的。有一句名言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西方也有一句格言为:“诗人是先天的,演说家是后天的。”确实,要练就一副悬河之口,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古希腊有一位卓越的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年轻时有发音不清、说话气短、爱耸双肩的毛病。最初他的演讲很不成功,以致被观众哄下了讲台。但德摩斯梯尼没有因失败、嘲笑、打击而气馁。他一方面博览群书、积累知识,一方面他又刻苦练习。为了练嗓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诵,迎着呼啸的大风讲话;为了克服气短的毛病,他故意一面攀登,一面不停地吟诗;为了克服耸肩,每次练习口才时他都在自己的双肩上方挂两柄剑,剑尖正对双肩,迫使自己随时改掉耸肩的不良习惯。他还在家中安装了一面大镜子,经常对着镜子练演讲,以克服自己在演讲中的这些毛病。就这样,经过苦练,德摩斯梯尼终于成了举世闻名的大演讲家。这也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启示“宝剑锋自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朋友们,我想你一定没有德摩斯梯尼这么多的苦恼,因此,只要你持之以恒地勤奋学习,刻苦练习,那么你就一定会成功。
7.训练说话能力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份调查,结果显示,缺乏语言训练与受过良好语言训练,具有天壤之别的关系。面对同一件事,没受过语言训练者的表述,有可能是语无伦次的、杂乱无章的,即使说上一大堆话,也只会是废话一堆;若是受过良好语言训练的人,他可能只须很少的语句,就会十分简练、完整且合乎逻辑地抓住主要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将事件表述出来。两者之间,差别之大,不由得引起我们对口才训练的重视。
不过不忙,在着手训练自己的讲话能力之前,你不妨先对自己先做个摸底。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下面有这样几个提议:
(1)你是不是见了别人,觉得无话可说?或只对一部分人才有话说?
(2)你是不是很难找到一个使说、听双方都很有兴趣的话题?
(3)你能否将自己所谈的意思,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以满足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的需要?在遇到别人的反驳时,是否一再重复说过的老话?
(4)你能否调动别人与你谈话的兴趣?
(5)你是否能使谈话顺利而不致中断?又不会被人认为“固执”?
(6)改变话题的时候,你是否做到自然、巧妙?
(7)你能否根据对方的态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
(8)说话时,口齿是否清晰,声音是否悦耳?
(9)清楚要知道在何处结束自己的谈话?
除此之外,必要的训练还包括诸如概括力、条理化、用语准确生动等基本内容。而且,你完全有必要根据上述要求来检审一下你自己,看看你具备些什么,又缺乏些什么?缺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总而言之,你要自己给自己的讲话能力作个诊断,找出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当你发现自己在口述方面有哪些欠缺之后,你不妨先从你身边口才好的人学起。说话时要:
(1)要善于聆听,准确捕捉交谈几方的反应和敏捷地做出相应的对策,力争主动权,使整个谈话充满活力。
(2)叙述自己的话时要有实在的内容、清晰的观点、严密的逻辑、中肯的分析;意思要集中连贯,语脉流畅;用词要妥帖,句式要有变化。
(3)要有很强的概括能力,在限定的时间里,可以简明扼要地把自己的思想完整地表达出来。
(4)要有吸引人的气度,包括有饱满的情绪,诚恳的态度,热情的气氛和幽默的语调。
说话要学会适当地动用语,而且是先从心中的酝酿开始。当然,除思想观点正确、思维严密有序外,首先要正确理解语句的含义。不过,有时你本身所使用的语句是正确的,也可能会造成误解。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1)是你出现“口误”。可能由于环境的干扰、精力的分散,会造成这样想那样说的情况。第(2)是倾听的一方由于理解上出了问题,没能正确领会你的含义,所以出现语言误会。
在生活中,当出现上述情况的时候,请不要在咬文嚼字上兜圈,说者和听者都要抱着宽容的态度,重新再交流一次,遇到重要问题,听者还应把说者的话重复一遍,以检验是否有错误的理解。就语句的准确来说,不能单从语法的意义去理解。说话是离不开环境和对象的,如何使语句恰如其分地表现此时此刻你的思想,往往有更高的要求。
说话要说得准确,这其中还包括要说得得体。比如有些人爱加重语气,每次说的都是“真话”、“非常重要”的消息、“最动听的故事”,等等,常用“最”、“极”、“非常”、“无限”之类的字眼,显得非常平庸,到真的有值得称“最”的时候,就无法表示了。所以,说话者不仅要考虑主观方面的要求,还要兼顾到客观方面的要求,因为只有两者统一了,才可能使表达的效果更好。
怎样选择话题
我们大家通常都会误解,总是以为只有那些不平凡的事才值得谈。所以,朋友见了面想开口的时候,就会在脑子里苦苦思索,企图找一些怪诞的奇闻、惊心的事件或者刺激性的新闻当话题。
不过,你要知道,这种话题毕竟是很少的。事实上,人们除了爱听一些奇闻轶事外,大量的是爱听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普通话题。
另外,还有一个误解,就是认为必须谈一些深奥的、能显示学问的话题,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敬。不过这类问题,那怕准备充分,可能也很难找到知己。
所以,在话题的选择上,大可不必作茧自缚。在这方面,国外许多保险公司业务员的做法和经验有许多值得借鉴。他们在开展工作时,有一个必须遵奉的准则:若想与顾客交易,先要学会面对任何人都能开口说话的胆量和本事。美国俄亥俄州一家纽约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员安德鲁斯说:“从事我们这一行工作,每一个人都想和别人取得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有些人彼此面对面,却不知道如何寻找话题。事实上,只要你有心与别人接触,话题实在多得唾手可得。”不错,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身边所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事物都是很好的话题。可是,有一些话题你却必须小心避免:
(1)不要对你不知道的事情冒充内行;
(2)不要向陌生人夸耀你的成绩,诸如个人成就,富有程度等;
(3)不要在公共场合去议论朋友的失败、缺陷和隐私;
(4)不要谈容易引起争执的话题;
(5)不要到处诉苦和发牢骚。
开场白的选择
开头第一句往往会让人为难,但是,往往又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你说得不好,可能会给对方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从而打消了与你继续交谈的兴致。
其实,只要你注意一下,还是可以有一个很棒的开端,以下几种开头方法可供你参考:
(1)说些幽默、有趣的事情,使对方心情放松;
(2)引起对方的好奇心;
(3)先扼要提出问题的要点;
(4)先把一些非凡事件的结果说出来,使听者想知道这件事的经过情形,从而引起听者的好奇心;
(5)先提出一个问题,请对方帮助你共同思考,在取得共同认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挥你的话题;
(6)说一些与听者切肤相关的话。
说话谨记不要用重复的字眼
说话时应在话未说出口时,先在脑海里打好一个腹稿,然后再根据这个腹稿叙述出来以免表达不流畅。
有一点很重要,在说话的时候,字句注意不要经常叠用。比如“为什么”一语,用一次就够了,有些人却偏爱说:“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答应别人某件事时,最多说两个“好”,如说成“好好好好好好”,那就不精炼了。在语言中,叠句的使用是为了引人注意,起一种强调的作用。因此,不是非常必要,这种语句还是少说为好。
也有些人,因为词汇贫乏,以致把本来可以丰富的表述,简单化了。比如某些人喜欢用“伟大”这个词,于是,他的话中什么都“伟大”起来。“你太伟大了”;“这出戏真是伟大”;“我见到一个伟大的场面”;“吃了一顿伟大的午餐”等等。可是,某些字眼不分场合的重复使用,会使你的表述显得呆板、拖沓,而明智的做法是,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来进行变化。
可能还会有一些近乎口头禅似的字眼,也是不宜多用或重叠使用的。比如:“那个……那个……”、“基本上……”、“反正”、“就是说……”这类没有意义的口头禅是思维出现障碍时用来填空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话。还有一些与口头禅类似的,诸如“自然啦”、“当然啦”、“坦白地说”、“老实说”、“你明白了吗”、“你说是不是”这一类不必要的话,都会造成语句芜杂的现象。
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别说‘我想’,而说‘你想呢?’”他提醒人们千万不要在表述中“我”字当头。因为在语言中突出“我”的人,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自高自大的感觉。“我认为”、“我需要”、“我……”都使人认为你是“自我中心”,从而对你产生疏远感。
不要用鼻音说话
如果你用鼻音说话,有时会具有破坏性的效果。特别是初次与人交谈时,往往会给人一种无精打采的厌烦之感。
想要纠正鼻音必须努力减低心理紧张,放松你的下颚、舌头,张开喉咙,使声音可以由此散发,而不是从鼻孔中遁出。
不要用尖音说话
在生活中,尖音总是给人不愉快的感觉。那是因为尖音刺耳,使人神经紧张,容易破坏谈话的气氛。
说到尖音的消除,这当然也离不开心理因素,所以也要做到心平气和。除此之外,平时还应注意多作放松喉咙的训练。下面就提供一些方法供你训练时参考:
(1)轻闭双目,合上嘴唇;
(2)放松下巴,嘴唇仍闭着;
(3)打一个懒洋洋的大呵欠;
(4)张大嘴巴及至喉咙深处,感受到肌肉的伸张,张开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