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也叫朋党之争,牛党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官僚集团,李党是以李德裕为首的官僚集团。唐宪宗时,两党政争开始,穆宗时朋党正式形成,历经敬宗朝、文宗朝、武宗朝、宣宗朝,两党此起彼伏,反复较量,持续达半个世纪之久。两党斗争的形式是交替掌权,一党掌权,就积极排挤另一党,把朋党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牛李党争的源起是808年宪宗制策考试。应试的牛僧孺、李宗闵等指陈时政得失,言辞激烈,被考官录取。宰相李吉甫认为他们针对自己,便向宪宗哭诉,宪宗无奈,罢免了考官。牛僧儒、李宗闵长期不被任用。从此,牛僧孺与李吉甫结怨,揭开牛李党争的序幕。
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翰林学士李德裕对牛僧孺、李宗闵13年前贤良科试中批评其父李吉甫怀恨在心,便和元稹、李绅等指斥李宗阂等科举舞弊,于是李宗闵等被贬官。牛李党争正式形成。牛党主要成员有牛僧孺、李宗闵、李逢吉等。李党主要成员有李德裕、李绅、元稹等。穆宗为对付藩镇起用裴度,但李党官员处处加以阻挠和破坏,致使河朔战火不熄,从此朝廷再也无法收复河朔。不久,牛党骨干李逢吉得势,他大报私仇,提拔同党。823年,牛僧孺为宰相,李德裕被贬,并且8年不调任。敬宗继位后,牛党又掌权,李逢吉内结宦官外联党羽,导致敬宗在位2年便下台了。
唐文宗时,牛李党争达到高潮。先是牛党掌权,排挤李党;后是李党执政,排挤牛党。后来,牛李两党同朝为相,又意气用事,互相攻击。凡牛党以为对的,李党必起而抨击,李党认为对的,牛党必反对。每次议政,是非蜂起,弄得文宗不知所措又无可奈何。在一次朝议上,文宗提议把李宗闵从外地调回来,李党一成员就表示李宗闵可移近京师,但如再重用李宗闵,他就辞职;另一成员也表示不应怜惜这类以朋党敌政的小人。牛党成员奋起抗争,指出任官不应凭爱憎,要靠公正。文宗见双方争执,就决定稍稍提升李宗闵,李党仍然反对,接着双方激烈争吵,各不相让。面对党争,文宗忧心忡忡又束手无策,感叹“去河北贼河朔非难,去朝廷朋党实难!”。
武宗时期是李党的鼎盛时期。李德裕掌权,牛僧孺被贬官。
李德裕不断给牛党罗织罪名,在汉水猛涨、当地闹灾荒时,他把罪责推到牛僧孺头上;又诬告李宗阂和节度使串通一气,致使牛僧孺、李宗阂不到两个月,就贬官三次。宣宗刚即位就将李德裕罢免,完全清除李党分子,牛党则与日俱升。牛党得势后,对李党疯狂报复,凡李党做的事,牛党都反其道而行,如武宗在李德裕的建议下实行过毁佛运动,牛党上台后,就宣布恢复拆毁的佛教寺院,还俗的僧尼重新剃度入佛。李德裕一贬再贬,于848年死于贬所,从此李党瓦解。牛李党争以牛党的胜利告终。宣宗以后,牛李两派的领袖人物相继去世,朋党终于停息。
历经六朝近40年的牛李党争,使官僚集团陷于严重的内耗之中。他们为争夺自身的政治权力而丧失理智,不惜一切,乃至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但两党官员有些还是做出一些政绩的,如李党首领李德裕曾经辅佐朝廷北破回纥,安定边缍;又平定昭义镇叛乱,抑制宦官权力,并裁减冗官。但他却又不择手段维护自己的同党,陷害敌党,可惜一代名相身陷朋党倾扎中而“功成北阙,骨葬南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