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05年中国废除科举制度之前,私塾门口一般都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四个字:“溺爱免送”。如果你要溺爱你的孩子,拜托,你别送来,我不教。这是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即便贵为帝王,也得懂得这个道理。清朝,皇子入学就很有讲究。大家看宣统皇帝溥仪的回忆录,他去读书的时候,会找一些同宗的人陪。为什么要请亲贵陪伴?就是让老师骂的。因为老师必须教训你,你不好好读书,小动作不断,要骂你。但是,你是皇帝,不好骂。然而,老师总得指桑骂槐吧,总得教训你吧。怎么教训呢?就找小皇帝的几个叔伯兄弟作陪,尽管也都是贝勒、贝子,但总还可以指着骂骂,但是,他不能骂溥仪。比如骂一个贝勒:“你看你,上课不好好听,动手动脚,言语轻浮,你像个什么样子啊?”其实是溥仪在动。那个叔伯兄弟并没有动,正好好地在听老师讲课,但是他得替皇上挨骂。这是一套制度。这也就是说明了,在中国的传统当中,老师必须严格教育学生,连皇上也不能例外。
“教不严,师之惰”,不仅强调了老师的责任,同时也强调了老师的尊严。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但是,这种师道尊严,会不会使有些不合格的老师有恃无恐,误人子弟呢?
有些老师也不那么合格,那的确是有的。鲁迅先生就举过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有一个老师教孩子读《论语》,读到一句叫“都都平丈我”。学生一下子就晕了,什么叫“都都平丈我”?学生问什么意思。这个老师比较蛮横:“你背就完了,我教你,你就背,你管那么多?”这个学生很小心地问:“您老人家是不是有可能记错了?”“老师怎么会记错,就是‘都都平丈我’。”但原文是什么呢?“郁郁乎文哉”。这位老师是个白字先生,“郁郁”他不知道怎么看成“都都”了,“乎”看成了“平”,“文”看成了“丈”,“呜呼哀哉”的“哉”看成了“我”。所以,老师居然就把“郁郁乎文哉”读成了“都都平丈我”。这样的老师,毫无疑问是不合格的。
儒家文化十分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但是,为人师表者,未必都合格。那么,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问题?传统中的师生关系,是不是完全过时了呢?
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的优缺点,我们还没有好好地反思过,长处在哪里?短处在哪里?有些短处是很明显的,比如体罚,这个在今天是应该予以批判的,不能继承下来,现在的老师绝对不能对孩子施以体罚。但是,老师的严格教育是不是就不对了?是不是老师就可以纵容孩子了?我想,时代进步了,老师应该用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把新的教学内容教给孩子。孩子还是应该以一种尊敬老师的心态,刻苦学习的心态,从老师那里领受知识和教诲。现在,好多教师对孩子不敢严格要求。因为好多家长未必理解老师,怕严格要求委屈了孩子。家里就这么一个独苗,就这么一个宝宝,实在舍不得,动不动就对老师兴师问罪。应该以一种尊敬老师、刻苦学习当然,我还是要强调,传统的教育有它的毛病,我们不能继承的心态,领受知识。但是,传统的教育难道就一点道理都没有了吗?难道“教不严,师之惰”不对吗?自然,老师自己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一种敬业的精神来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孩子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接受教育、珍惜教育、领悟教育呢?这是《三字经》接下来要讲的又一个重大问题,请听下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