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有对于自己的思维定式,也有对于他人的定式。它们也可能远离事实。从一个全新角度来观察事物,能帮助我们理解别人的行为处世。
蓓基告诉我她的定式改变的故事:
高一时我有一个朋友叫姬姆,她是个好姑娘。但时间长了以后,她变得越来越不好相处了。动不动就生气,还常常觉得被他人冷落。她经常郁郁寡欢,很难交往。慢慢地,我和朋友们找她玩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我们干脆不再邀请她了。
那年之后,我出外好好玩了一个暑假。回来后,我找到一个好朋友打听各种新闻。她告诉我各种闲言碎语,所有的罗曼史,谁与谁约会啦等等。突然她说:“我告诉你姬姆的事了吗?她近来日子不好过,因为她父母正闹离婚呢。她可真难熬呀。”
听了这话,我整个看法都变了。不但不为其行为恼怒,相反,我为自己的行为羞愧。我觉得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却离开了她。就因为这点儿信息,我对她的整个态度改变了。这真是一个大开眼界的经历呀。
想想,改变蓓基思维定式的仅仅是一小点信息。我们也一样,常常不了解全部信息就做判断。
莫尼卡也有类似的经历:
我过去生活在加州,那里我有好多好朋友。我不在乎任何新搬来的人们,因为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我想,新来的人应当自己来应付。后来我也搬家了,成了那里新来的,我希望有人能关心我,让我参加他们的圈子。现在我用一种全新的角度看事物。我明白了没有朋友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从这往后,莫尼卡对待街区内新来的家伙就会完全不同了,你同意吗?从另一种角度看事物,会让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完全不同。
下述轶事取自《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 ,投稿者为丹?格雷林,这是个定式改变的经典例子:
我的一个朋友在欧洲待了很久,后来在返回南非的途中,在伦敦希斯罗(Heathrow Airport)机场候机时,她买了一杯咖啡和一小包甜饼,带着行李蹒跚走向一张空桌子。当坐下看报时,她觉得有人在其桌旁发出沙沙的声音。她从报纸后面看过去,大吃一惊。只见一个衣冠楚楚的年轻人正在吃着她的甜饼。她不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就靠过去也拿起一块甜饼。一分钟后传来更多的沙沙声,他吃起了第二块甜饼。
吃到最后一块甜饼时,她已非常生气,但还是无法说什么。这时,那个年轻人拿起甜饼,一分为二。将一半推向她,自己吃下另一半,然后离去。
不久,扩音器招呼大家准备机票,这时她仍然很生气。突然,她发现在自己的手提包里有一小包甜饼! 原来她一直在吃着那个男人的甜饼。她真是无比尴尬。
在这个尴尬发现之前,设想一下这位夫人对于那位衣冠楚楚的年轻人的感想:“多么粗鲁、蛮横的年轻人呀。”
想象一下她在此发现以后的感觉:“多么尴尬呀!这青年还与我分享最后一块甜饼,多友善呀。”
那么,要点是什么?很简单。我们的思维定式经常是不准确的,不完整的,甚至是完全扭曲的。因此,我们不应急于作判断、给事物挂上标签,或者由此而对于自己或他人形成固定的看法。由于观点的限制,我们很少能看到事物的全貌,或获知所有事实。
此外,我们还应胸怀宽广,乐于接受新信息、新观念和新观点;当事实证明它们有错时,应当主动改变我们的思维定式。
显然,如果要改变我们的生活,关键是要改变思维定式,也就是改变我们观察世界的眼镜。改变了眼镜,其他一切自然会随之改变。
如果你仔细考虑,会发现你的大部分问题(和别人的关系、自我意识等等)都是一个或两个思维定式的扭曲所造成的。例如,你和父亲关系很僵。可能是你们两人彼此抱有扭曲的定式。你可能认为他是个完全脱离现代社会的老顽固,而他可能觉得你是个不知感恩的宠坏了的孩子。事实上,你们两人的思维定式很可能都是不
完整的,而且妨碍了彼此之间的真正交流。
mpanel(1);
你会看到,本书将改变你的许多思维定式,希望能帮助你建立一个更准确、更完整的思维定式。请做好准备哟。
对于生活的思维定式
除了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定式之外,我们还有对于外在世界的思维定式。问问自己:“我生活的动力是什么?”“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是什么?”“何人何事最让我放不下?”对你最重要的事物就会成为你的思维定式、你的眼镜,或者(我更愿意把它叫作)你的生活重心。在青少年中最流行的生活重心包括朋友、物质、男友/
女友、学校、父母、体育运动/ 业余爱好、英雄、仇敌、自我以及工作。其中每项都有其优点,但是,在这个或那个方面,它们都是不完整的。下面我将证明,如果你的生活以它们为重心,那将会一团糟。幸而有一样东西,你能以它为重心,我要留到最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