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象并不被看作是通向真理的线索,但我们似乎没有任何别的线索(伊薇康普顿)
☆ 不要一见树皮,就对这样的树下起结论来(英国)
☆ 先看结的果实,再看它是什么树(哈萨克族)
☆ 隔皮猜瓜,谁知好坏
☆ 切去瓜皮看肉瓤
☆ 你把玫瑰换个名儿,它依旧芳香诱人(英国)
☆ 不要根据包装来衡量商品(欧洲)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看人看心,听话听音
☆ 外明不知里暗的事
☆ 知表不知里
☆ 豹的文采在浮皮,人的成色在心里
☆ 真有菩提之心,何须念佛经
☆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 表壮不如里壮
☆ 家中有无宝,但看门前草
☆ 烟大火苗低
☆ 家有黄金,外有斗秤
☆ 河里无鱼市上见
☆ 钟鼓在楼,名声在外
☆ 借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纪德)
☆ 黑鸡生的都是白蛋(英国)
☆ 乌鸦的蛋儿雪白白,刺猬的娃儿软绵绵(维吾尔族)
☆ 别看是头黑母牛,牛乳一样是白的(阿富汗)
☆ 香花不一定好看,能人不一定能说
☆ 吹号的未必是猎人(英国)
☆ 烧香的并不都是诚心拜佛的(法国)
☆ 光头圆脑不一定是和尚
☆ 人不能看脸,恶貌不一定阴险
☆ 判断他的高矮,不能光看他的影子
☆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莎士比亚)
☆ 尿泡虽大无斤两,秤砣虽小压千斤
☆ 不好看的石头,往往大有用处(朝鲜)
☆ 蛇皮华丽,牙齿有毒
☆ 毒草开花越艳丽,身上的毒越猛烈
☆ 在玫瑰花下过夜的,不全是百灵鸟(维吾尔族)
☆ 绣花枕头一包草
☆ 马屎皮面光,里面一包糠
☆ 黄柏木作了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
☆ 文笔滔滔,才是个草包
☆ 鸭子有翼不飞
☆ 金玉其外,败絮其内
☆ 花拳绣腿
☆ 泥足巨人
☆ 中看不中用
☆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 水萝卜皮红心不红
☆ 竹竿虽长,空心无瓤
☆ 华丽的东西傻瓜都喜欢(土耳其)
☆ 只有光,没有热的火花,切不能当作真火!(莎士比亚)
☆ 诡计需要伪装,真理喜欢阳光(英国)
☆ 恶的外形常常是善(柬埔寨)
☆ 任何恶德的外表也都附有若干美德的标帜(英国)
☆ 每一种缺点都多或少地假扮成美德,并都从这种伪装的相似中得到好处(拉布吕耶尔)
☆ 纵火者喊“救火”的声音往往比谁都高(朝鲜)
☆ 巧言遮不住黑心(欧洲)
☆ 猫哭的老鼠假慈
☆ 猫哭老鼠是假的,狗馋骨头是真的(壮族)
☆ 为了达到目的,魔鬼也引用圣经(英国)
☆ 涂上油彩的宝石容易失去光彩(法国)
☆ 睡着的人好喊,装睡的人难喊(丹麦)
☆ 伪装耳沉的人,不如天生的聋(蒙古族)
☆ 伪装聪明的人,最难成为聪明人(伊朗)
☆ 狼披羊皮总是狼
☆ 七十二变,本相难变
☆ 狐狸扮观音,扮来扮去狐狸精
☆ 黄鼬看鸡没好心,虎戴佛珠假慈悲
☆ 假装的新三天(朝鲜族)
☆ 磨下的不亮,装下的不象
☆ 上帝和魔鬼可能穿一样的衣服(欧洲)
☆ 良民的衣服,贼穿上永远合适(莎士比亚)
☆ 一个面具套不下所有人的脸(高尔基)
☆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 (雨果)
☆ 人们以为面具容易戴上也容易摘下,摘下面具我又是我。但是,真是这样的吗?面具不单纯是块彩绘的纸片或纸板,而是一定的模型即行为类型,它对“自我”是不能采取中立的(自我论)
☆ 总是扮演某个相同的伪君子最终不再是伪君子了(尼采)香水
☆ 香水不正是被自己的气味所出卖的吗?(西塞罗)
☆ 不搽香水的人才最好闻(塞内加)
☆ 没有香气的女人最好闻(普劳图斯)
☆ 其味愈淡,其香愈佳
☆ 我无法在屋里和“香猫”浑身发着香水味的男人交谈。这种男人不用闻,看上一眼就够了(威柯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