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7  ★★★收藏章节〗〖手机版

一个缺乏理想、抱负,没有责任心、进取心的家长,就不会给子女一个好的楷模作用。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教育孩子,实际上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每个做家长的都应该明白,当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时,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正在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观色,他们会从我们身上学习生活。有的时候,孩子做作业累了,抬起头来看到我们在玩牌、在喝酒、在闲聊,他的学习意志也会减弱;如果他看到的是父母仍在忙于工作上的事情、忙于学习提高、忙于劳作,孩子也会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

有的家长辞去了工作,想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学习。结果,孩子反而更加消极、懒惰,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家长丢掉了自己的工作,就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积极生活的榜样。如果家长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尽管年纪大了,生活和工作的负担很重,但仍然保持着进取精神,孩子就会从中得到某种启示。

一个为人父母的人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富有责任心、进取心的人。理想、抱负是个体对未来美好前景的一种憧憬,是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也是一个人追求上进的不竭动力。一个缺乏理想、抱负,没有责任心、进取心的家长,就不会给子女一个好的楷模作用。其子女及本人往往会因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迷惘,也容易为一些安逸的生活所陶醉,从而丧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走上不思进取的道路。

其实,古今中外,大凡对人类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伟人,哪一个自幼没有远大抱负呢?一般而言,凡是有远大抱负的人,都是一些富有责任心、进取心的人。如果一个孩子,自幼就看破红尘,那只能说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和整个社会的一种悲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尽管社会的发展并非是一条直线,但总的趋势应该是如此。

进取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富强,民族要进步,就需要人们富有进取精神。只有家长有了进取精神,才能教育孩子好学上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脑力劳动的特点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才能学习好。如果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孩子是无法学习好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我们没有培养出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那么将来孩子是断然不可能在人生中成功的。没有主动进取精神,就意味着一个孩子对生命没兴趣、对人生没有兴趣、对自我没有兴趣、对一切都没有兴趣,整个人委靡不振,那么这个孩子精神上是不可能发育成长的。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进取精神。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做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

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识,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

东子给爸爸们的建议

一、要有不惧失败的精神

这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激励孩子积极进取,二是鼓励孩子不怕困难。要教育孩子:在积极追求进取的过程中,要作好失败的准备。人生不可能次次成功,但要从失败中走出来,逃避失败就意味着放弃成功的可能。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去做,不怕失败,就会有成功的希望。

有这样一个故事:

人们正要填一口枯井的时候,一头毛驴掉到了井里。井很深,那头驴子又很老,人们想尽办法,也没能把驴子拉出来,尽管驴子哀怜地求救叫喊。无奈之下,人们还是决定埋了它。当第一铲泥土落在枯井中时,驴子叫得更响了,它显然明白了人们的意图。可是,当第二铲泥土落到它背上的时候,驴子却出乎意料地安静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落到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惊人的事情:它努力抖落背上的泥土,把它们踩在脚下,让自己登高一点。人们不断地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并把它们踩在脚下。就这样,驴子随着泥土的抖落不断登高,最后竟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地走出了枯井。

假如你现在也身处枯井,求救的哀鸣也许换来的只是埋葬你的泥土,可驴子教会了我们,走出绝境的秘诀是拼命抖落掉在身上的泥土,使之成为自己的台阶。

另有一则故事: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以上两则故事,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挫折而不气馁,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勇于冒险的胆识

对许多事情,成功与失败仅一步之遥。看你是否敢于跨越这一步。逃避失败是获取成功的天敌,对新事物的探索就要甘愿冒犯错误的风险。

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曾首次提出了能量子假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发现,但是,由于胆怯,他没有进一步发展量子理论,反而长时间对自己的理论抱怀疑态度,并力图调和能量子假说与古典物理学的矛盾。他曾对儿子说:我曾觉得要么我作出一个头等重要的发现,可以同牛顿的发现相媲美,要么可能会证明我大错特错。然而,面对这种选择,他后退了,他对自己的心态进行剖析时说:

我所做的事情可以简单地叫做孤注一掷的行动。我生性喜欢平和,不愿进行任何吉凶未卜的冒险。

普朗克这一人格弱点,使其放弃了更卓越的成功。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所以,在追求成就的过程中,勇于冒险的胆识是必不可少的。

作为家长,应该大力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教导孩子不要怕困难,只要有成功的可能性就不要放弃努力。但是,在目前的教育中,许多父母强调无错教育,这种教育观念就是不允许孩子出错,过于强调正确性。使孩子在片面追求正确性的同时,也丧失了探索的欲望。因为许多探索都是没有把握的,不做无把握的事使孩子不敢去创新。

例如,在孩子解一道题时,他可以搬用教师讲课时的解题程序,正确无误地回答问题。孩子可能会发现还有一种与老师不同的解题方法,但孩子对此种解题方法的正确与否一时无法确定。如果一旦解题方法是错误的,他就有可能受到父母的指责。作为家长不要用100分来衡量孩子的学习好坏,要看孩子是否有勇于探索的勇气。其实,很大程度上,成功之人与平庸之人的差异,就在于是否敢于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