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 718—772 )字幼邻,洛阳(今属河南)人。
初为单父尉。肃宗时为中书舍人,出为汝州刺史,因事贬岳州司马。后官至右散骑常侍。《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
春日偏能惹恨长。
贾至诗鉴赏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作。
因诗题作《春思》,故诗中句句就春立意。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直接用嫩绿、鹅黄两色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用暗笔为这幅景象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传神之笔烘染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图景,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丽,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于为下面抒写深愁苦恨作对照。
后两句诗转入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深处,是不会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但贾至没有这样直写,而是别出奇思,以出人意料的构思,使诗意的表达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却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意上深了一层、曲了一层,使诗句避免平直。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将恨引长,如此立意显得新奇巧妙。
这首诗因春景而兴愁恨,诗中所表达的愁恨,并非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诗人被贬荒地后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所以,尽管春光明媚,但这愁恨却不减丝毫,反而愈益地难奈难遣。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
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贾至
枫岸纷纷落叶多,
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
白云明月吊湘娥。
贾至诗鉴赏
贾至“尝以事谪守巴陵(今湖南岳阳),与李白相遇,日酣杯酒”(辛文房《唐才子传》)。在一个深秋的夜晚,他和李白、裴九驾轻舟一起泛游巴陵胜景—— 洞庭湖,扑入眼帘的是一片萧瑟的秋景:“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位于洞庭湖岸边的一枫树,红叶纷纷飘落。澄澈的洞庭湖面,荡漾着粼粼碧波。开头两句,以悠扬的音韵,明丽的色彩,描绘了一幅洞庭晚秋的清幽景象;秋风萧飒,红叶纷飞,波浪滚滚,一望无涯,景色幽深迷人。三位友人泛舟湖上,兴致勃勃,“八百里洞庭”正好纵情游览,让一叶扁舟随水漂流,不论远近,任意东西。“乘兴轻舟无近远”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们放任自然,超逸洒脱的性格。他们乘兴遨游,仰望白云明月,寰宇清朗,不由浮想联翩。浩瀚的洞庭湖和碧绿的湘江,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个凄婉动人的传说:帝舜[shùn]南巡不返,葬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闻讯赶去,路断洞庭君山,恸哭流涕,投身湘水而死。至今君山仍有二妃墓。二妃对舜无限忠贞之情引起贾至的同情与凭吊,自己忠心耿耿而横遭贬谪,君门路断,这与湘娥的悲剧命运具有某些相似之处,于是诗人把湘娥引为同调。“白云明月吊湘娥”,诗人遥望满天的白云,皎洁的明月,怀着一腔幽思凭吊湘娥。“白云明月”,象征着诗人冰清玉洁的情操和淡泊坦荡的胸怀。月下凭吊的意境静谧幽远,弥漫着淡淡的感伤与惆怅。使诗多了一层韵味和情致。
诗人歌咏洞庭湖,即景抒情,吊古伤怀,寄托深而寓意长。全诗形象明朗,色彩鲜亮,音韵高亢,声调昂扬,和谐完美地表现了苍凉的情绪,可谓声情并茂。前人评贾至“特工诗,俊逸之气,不减鲍照、庾信,调亦清畅,且多素辞,盖厌于漂流沦落者也”,这首诗即景抒情,寄托遥深,确实流荡着一股俊逸之气。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
贾至诗鉴赏
王八员外被贬长沙,因事谪守巴陵的贾至给他送行。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政治上都怀才不遇,彼此在巴陵夜别,更增添了缠绵悱恻之情。
诗首先从诗人告别洛阳时写起:“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暮春时节,柳絮纷纷扬扬,诗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三湘。这里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深得《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菲菲”的遗韵。开头两句洒脱灵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忽、离合无常的感觉。回想当初被贬的情景,诗人不胜感慨,如今友人王八员外也遭逢相同的命运,远谪长沙,临别依依,感慨万端:“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相江水长。”如今,世俗人情已如浮云般消散了,唯有我们两人的友谊长存于地久,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又要离别了,那满腔的离愁别绪,犹如湘江水般悠长。第三句所说“世情”,可包括人世间的盛衰兴败,悲欢om离合,人情的冷暖厚薄..而这一切,诗人和王八员外都遭遇过,并都有过深切的感受。命运相同,相知亦深!世情如浮云,更添离情缱绻缠绵,有如流水之悠长深远。结句比喻形象,“空随”二字似写诗人的心随行舟远去,也仿佛王八员外载满船的离恨而去。一个“空”字,委婉地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而又恋恋不舍的深情。
唐人抒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的诗作很多,可说各抒其情,各尽其妙。这首诗以迁谪之人送迁谪之人,离情倍添愁怅,故沉郁苍凉,情致深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