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七律结句之妙者,“则杜审言:‘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这评语是有灼见的。
杜审言这首《春日京中有怀》,结构齐整平密,起承转合极其自然,虚实相生,波澜起伏。其艺术手法对后世很有影响。
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
杜审言
行止皆无地,
招寻独有君。
酒中堪累月,
身外即浮云。
露白宵钟彻,
风清晓漏闻。
坐携余兴往,
还似未离群。
杜审言诗鉴赏
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江阴任县丞、县尉等职时,应临津县郑明府之邀,在一个秋日的夜宴上,即兴抒怀,作了这首《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诗。
此时,诗人年愈四十,颇负诗名,但仕途坎坷,久沉下僚,且曾经贬谪吉州司户参军,受司马周季重和司户郭若讷诬谄几致死,儿子杜并也惨遭杀害。在这一系列打击之下,诗人深感宦海沉浮,宠辱无常,身不由己,并因而产生了“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的思想。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夜宴会的情景,也真实地反映了诗人这一时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
诗以身世之慨落笔,率直深沉,“行止皆无地”,是写诗人在仕途上进退维谷,处境困厄。在此失路艰虞的情况下,“招寻独有君”,意即只有您还相邀我,充分表达了诗人对郑明府感激赞美之情。言外之意就是说郑明府是惟一能以恩德相结的知己,以声气相求的知音。在赞美郑明府的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得一知己而心满意足的情绪,为全诗创造了友好愉悦的气氛。
这联诗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把一个普通的邀请,写得激荡人心,意味深远。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既是诗人即席产生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也是诗人多年来郁郁不得志的表现。酒可以解忧,酒可以消愁,醉中岁月易逝,这就流露诗人胸中的愤愤不平。“身外即浮云”,是说一身之外,荣名利禄都像过眼烟云,不值得去追求。这貌似旷达的言词的背后,不免含有几分愤懑之情。
诗没有直接描述饮宴的热烈场面,但通过“露白宵钟彻,风清晓漏闻”的景物描写,已透露出宾主之间通宵达旦的欢宴。“露白”,说明有月华高照。在这月朗风清之秋夜,朋友们饮酒赋诗,不知不觉中时间飞逝,夜里清晰的钟声催人,拂晓滴嗒的漏声促人。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夜欢宴过去了,终于到了告别的时刻。
在通宵达旦的欢宴之后,正与朋友告别之际,诗人没有一句留恋惜别的絮语,却说:“坐携余兴往,还似未离群”,意思是只要有您的友谊在,我就不会感到孤独,表明友谊的深厚与真挚,使他这个“行止皆无地”的人将不会再感到孤单,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慰藉。实际上是对郑明府又一次的赞扬。
大酺
杜审言
毗陵震泽九州通,
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
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
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
天长日久属年丰。
杜审言诗鉴赏
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审言在晋陵郡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县)任县丞、县尉等地方小官时,写下不少诗,流传至今的以《大酺》为题的就有两篇。大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古时国家有“吉庆”事,允许百姓聚饮。其中一首《大酺》作于永昌元年,因武则天选择正月庆祝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日。”(《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杜审言的诗从正面赞颂武则天的功德。
而这首《大酺》诗,大概作于天授元年(690)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因此诗里有“火德云官”之称。因为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这首《大酺》诗写得别开生面,突出表现民间的欢娱,那热闹的场面如同庆丰收或过传统的盛大节日一样,传达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绪。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是禁止百姓聚饮的,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两。唐亦有类似规定。百姓平时难得有欢聚开怀畅饮的机会,所以“大酺”时民情振奋,钟鼓齐鸣,欢声雷动。从诗中表现出百姓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状态,也反映了当时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