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148 / 185|后一章

生平简介

张乔,池州人,咸通进士。后隐居九华山,存诗二卷。

书边事

张乔

调角断清秋,

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

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

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

张乔诗鉴赏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宣宗大中五年(851)沙州民众起义首领张议潮,在出兵收取瓜 、伊、西、甘、肃、兰、鄯、河、岷、 廓十州后,派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宣宗因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 ;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拥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本诗的写作背景大约是在上述情况之后。

诗篇一展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首句“调角断清秋”,“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 ;“断”是尽 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 ,长空万里,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 ;“调角”与“清 秋”,其韵味和色彩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 。 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 ,勾画出一个深广的背景 ,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你看那征人倚楼的悠闲姿态,多象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呵 !不用“ 守 ”字 ,而用“ 倚 ”字,巧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神旨。

颔联“春风对青冢 ,白日落梁州”,“春风”,并 非实指 ,而是虚写 。“ 青冢 ”,是汉朝王昭君的坟墓。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的事迹联想到目下边关的安宁,体会到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象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曳一样,长青永垂 。“梁州”,当指“凉州”。唐梁州为今陕西南郑 一带 ,非边地,而曲名《 凉州 》也有作《 梁州 》 的,故云。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令人想象,即使在那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逸的。

颈联“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大漠”和“ 穷边 ”,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 ;而“无兵阻”和 “有客游 ”,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

末联两句“ 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 ”,运用 生动的比喻 ,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 ,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 。“此水”不确指,也可能指黄 河。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 ,思绪联翩。他想: 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 ,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意望。

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 、所见 、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刻;气韵流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正如俞陛云在《 诗境浅说》中所说:“此诗高视阔步而出,一 气直书,而仍顿挫,亦高格之一也。”

河湟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

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

独吹边曲向残阳。

张乔诗鉴赏

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湟水流域及与黄河合流的一带地方称“河湟”。诗中“河湟”

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侵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 宣宗大中三年(849),吐蕃以秦、原、安乐三州及右门等七关归唐;五年,张义潮略定瓜、伊等十州,遣使入献图籍,于是河湟之地尽复。近百年间的战争给人民造成巨大痛苦。此诗所写的“河湟旧卒 ”,就是 当时久戍幸存的一个老兵。诗通过这个人的遭遇,反映出了那个动乱时代。

此诗叙事简淡,笔调亦闲雅平和,意味很不易一时穷尽。首句言“随将讨河湟”似乎还带点豪气;次句说“时清返故乡”似乎颇为庆幸;在三句所谓“十万汉军零落尽”的背景下尤见生还之罕见,似乎更可庆幸 。末了集中为人物造象 ,那老兵在黄昏时分吹笛,似乎还很悠闲自得。

以上说的都是“似乎”如此,当读者细玩诗意却会发现全不如此。通篇诗字里行间、尤其是“独吹边曲向残阳 ”的图景中,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哀怨。“残 阳”二字所暗示的日薄西山的景象,会引起一位“头白”老人什么样的感触?那几乎是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的一个象征。一个“独”字又交代了这个老人目前处境,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所发生的重大变迁,使得他垂老无家 。这个字几乎抵得上古诗《十五从军征》 的全部内容:少小从军,及老始归,而园庐蒿藜,身陷穷独之境。从“少年”到“头白 ”,多少年的殷切 企望,俱成泡影。

而此人毕竟是生还了,而更多的边兵有着更其悲惨的命运,他们暴骨沙场 ,是永远回不到故园了。“十万汉军零落尽 ”,就从侧面落笔,反映了唐代人 民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 ,这层意思却是《 十五从军征 》所没有的 ,它使此绝句所表达的内容更见深广。这层意思通过幸存者的伤悼来表达,更加耐人玩索。而这伤悼没明说出,是通过“独吹边曲”四字见出的 。边庭的乐曲,足以勾起征戍者的别恨、乡思,他多年来该是早已听腻了。既已生还故乡,似不当更吹。却偏要吹 ,可见旧恨未消。他西向边庭(“向残 阳”)而吹之,又当饱含对于弃骨边地的故人 、战友 的深切怀念,这又是日暮之新愁了。“十万汉军零落尽”,而幸存者又陷入不幸之境,则“时清”二字也值得玩索了,那是应加上引号的。

可见此诗句意深婉,题旨与《十五从军征》相近而手法相远。古诗铺述丰富详尽,其用意与好处都易看出;而“作绝句必须涵括一切,笼罩万有,着墨不多,而蓄意无尽 ,然后可谓之能手 ,比古诗当然为难”(陶明濬《诗说杂记 》),此诗即以含蓄手法抒情,从淡语中见深旨,故能短语长事,愈读愈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