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蘤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出新意;然而它并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花,简直融化在诗的意境里;把花人格化,个性化了。
一首短短的咏物小诗,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和诗人的生活情感分不开的。我们知道陆龟蒙处在唐末动乱的年代里,隐居在江南的水乡甫里(在今江苏吴江境内 )。他对当时黑暗的政治有所不满,虽归隐山林,然其《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 ,“并没有忘记 天下 ,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铓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因此,他对出污泥而不染、淡雅纯洁的白莲,有着一种特殊的喜好;而这种心情的自然流露,就使我们读了这诗后,感到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怀宛陵旧游
陆龟蒙
陵阳佳地昔年游,
谢朓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
酒旗风影落春流。
陆龟蒙诗鉴赏
这是一首山水诗,但不是即地即景之作,而是诗人对往年游历的怀念 。 宛陵是汉代设立的一个古县城 ,隋时改名宣城(即今安徽宣城)。它三面为陵阳 山环抱,前临句溪 、宛溪二水 ,绿水青山,风景佳丽。南齐诗人谢朓曾任宣城太守,建有高楼一座,世称谢公楼,唐代又名叠嶂楼。盛唐诗人李白也曾客游宣城,屡登谢公楼畅饮赋诗 。大概是太白遗风所致,谢公楼遂成酒楼。陆龟蒙所思念的便是有着这些名胜古迹的江南小城。
清人沈德潜很欣赏这诗的末句,评曰 :“ 佳句,诗中画本。”(《唐诗别裁》)此评不为无见,但其佳不止在描摹山水如画 ,更在于溶化着诗人深厚的感慨。 通观全诗,前二句是平叙宛陵旧游的怀念,说自己从前曾到陵阳山的那个好地方游历,那里有谢朓、李白的游踪遗迹 。 后二句是回忆当年留下的最深深的印象 :傍晚 ,在句溪、宛溪旁缓步独行,夕阳斜照水面,那叠嶂楼的倒影映在水中,它那酒旗仿佛飘落在春天流水中。那情景,最惹人思绪了。为什么惹起思绪?惹起了什么思绪?诗人没有说,也无须说明。前二句既已点出了诗人敬慕的谢朓、李白,后二句描摹的这帧山水图所蕴含的思绪感慨,不言而喻,是与他们的事迹相联系的。
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时,很不得意,“江海虽未从,山林于此始”(《始之宣城郡》)。李白客游宣城,也是牢骚满腹 ,“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然而谢朓毕竟还有逸兴,李白更经常是豪游,青青的陵阳山上,那幢谢朓所筑、李白酣饮的高楼,确令人思慕向往。而自己一介布衣,没没见闻,虽然也游过这陵阳佳地,却不能为它再增添一分风韵雅胜。于个人 ,他愧对前贤; 于时世,他深感没落。因此,回首当年旧游,只有那充满迷惘的时逝世衰的情景 ,给他难忘的深刻印象。 这就是西斜的落日 ,流去的春水 ,晚风中飘摇的酒旗,流水中破碎的倒影,组成一幅诗意的画境,惹引无限感慨的思绪 。由此可见 ,这首怀念旧游的山水诗,实质上是咏怀古迹、感时伤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