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崔珏,字梦之,大中进士。官至侍御史。存诗一卷。
哭李商隐(其二)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
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
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
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
又送文星入夜台。
崔珏诗鉴赏
李商隐是一代才人。崔珏说他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便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而以“未曾开”收句,便表现了对世事的鞭笞和对才人的叹惜。首联貌似平淡,实则包含数层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不幸、怀才不遇的一生。
中间两联 ,承首联而写 “哭 ”。李商隐有《流 莺》诗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以 伤春苦啼的流莺,因花落而无枝可栖,自喻政治上的失意 。崔诗“鸟啼花落人何在 ”,则用“鸟啼花落”
烘托成一幅伤感情调的虚景,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使“哭”出来的“人何在”三个字更实在,更有力,悲悼的意味更浓。
第四句以“桐枯凤死”暗喻李商隐的逝世 。《庄 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足见其高 贵。这鹓雏即是凤一类的鸟 。李商隐在科第失意时,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鸱鸟 ,而自喻为鹓雏(《安定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竟未休”)。当时凤在,却无桐可栖 ,无竹可食 。如今竹死 ,桐枯,凤亡,就更令人悲切了。此句用字平易、 精审,可谓一哭三叹也。
“良马足因无主踠”,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折,步履维艰,这是喻示酿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要归之于抑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现实。一般人都为此深感悲愤 ,何况作为李商隐的旧交和知音呢?
“旧交心为绝弦哀”,明哭一声,哀得恸切。春秋时,俞伯牙鼓琴 ,只有钟子期闻琴音而知雅意 ,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作者借此故事,十分真切地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结束时作者独运匠心,运用了“欲进故退”的手法,放开笔触 ,不说自己的悲哀 ,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莫要悲叹九泉之下见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现在您的逝世,就是送入冥间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文星”啊!这是安慰亡友吗?这是诗人自慰吗?其实都不是。李商隐贫困潦倒,郁闷而逝,人世既不达,冥间安可期 ?因此说,这只不过是作者极度悲痛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反进一层”之法。
撼动人心的悲恸 ,是对着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 这首诗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誉得愈高,惜得愈深 ,哭得愈痛,感情的抒发就愈加强烈,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愈有力量,诗篇感染力就愈深刻。
和友人鸳鸯之什(其一)
崔珏
翠鬣红毛舞夕晖,
水禽情似此禽稀。
暂分烟岛犹回首,
只渡寒塘亦并飞。
映雾尽迷珠殿瓦,
逐梭齐上玉人机。
采莲无限兰桡女,
笑指中流羡尔归。
崔珏诗鉴赏
崔珏这首诗很有特色,作者竟因此被誉为“崔鸳鸯”。
诗人咏鸳鸯,首先从羽色写起 。他以 “翠鬣红毛”这样艳丽鲜明的字眼来形容鸳鸯,又着意把它放在夕晖斜照的背景下来写,以夕晖的璀璨多彩来烘托鸳鸯羽色的五彩缤纷,这就把鸳鸯写得更加美丽可爱了。“舞”字下得尤妙 。它启迪读者去想象鸳鸯浮波 弄影、振羽欢鸣的种种姿态,云锦、波光交融闪烁的绮丽景象。只此一字,使整个画面气势飞动,意趣盎然。
然而 ,鸳鸯之逗人喜爱 ,并非只是因其羽色之美,而是因其习惯于双飞并栖,雌雄偶居不离。这种习性,是一般水禽少有的。人们正是取其这一点,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所以,诗的第二句直接点明多情这一最重要的特征 。“水禽情似此禽稀 ”,一语破的 ,切中肯綮,以下各联就紧紧抓住这一“情”字,从各方面去加以表现 。在结构上,此句既紧承首句,又开拓下文,是全篇转换的主导。
第二联正面描写鸳鸯之多情、重情。鸳鸯栖息在内陆湖泊溪流中 ,其活动范围并不大 ,回旋余地亦小,但它们无时无刻不相依相守。你看,当它们飞向烟云萦绕的小岛时 ,难免一前一后 ,稍稍拉下了距离;然而,即使是这样短瞬的距离,鸳鸯也是难舍难分,前者频频回顾,后者紧紧相随,表现出依依眷恋的深情。深秋水枯,池塘显得更加狭小,但哪怕只是渡过这样窄小的寒塘,它们也不愿须臾离开,一定要相逐相呼,双双齐飞 。“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 亦并飞 ”,诗人从鸳鸯日常的飞鸣宿食中选择这两个 最能表现其多情的细节 ,淡笔轻描 ,就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维妙维肖,淋漓尽致。这一联对偶工整而又自然流利。“暂”与“犹”,“只”与“亦”四个虚词,两相呼应,顿挫传神,有一种纡徐舒缓、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使鸳鸯的“情”显得更加细腻缠绵、深挚感人。这一联历来为人称道,成为传颂不朽的名句。
正因为鸳鸯是幸福美好的象征,人们常常以它来寄托美好的理想 。 因此人们的衣饰什物常以鸳鸯命名,如鸳鸯枕、鸳鸯衾、鸳鸯盏、鸳鸯机等等。第三联就是从人和鸳鸯的这种联系上生发联想,表现鸳鸯的情。一俯一仰成对组合的瓦叫鸳鸯瓦,是人们根据鸳鸯比翼双飞的形状制作、排列的,它们覆盖于珠殿之上,绚丽美观。“映雾尽迷珠殿瓦”,诗人想象鸳鸯在淡薄的晨雾中飞翔,透过五彩烟霞看见了鸳鸯瓦相依相并,不禁为之动情而迷恋不已 。“逐梭齐上玉人 机”,织有鸳鸯图案的锦缎叫鸳鸯锦 ,是人们根据鸳 鸯双飞并栖的情状精心编织出来的,而诗人却幻想是鸳鸯双双追逐着梭子,飞上了织机。构思奇特,处处突出一个“情”字。与上联对照起来看,一写眼前实景,从正面落笔 ;一则运实入虚 ,从侧面烘托,前后 ,虚实兼到 ,从而把鸳鸯的习性表现得既充分鲜明,又生动有趣。
以上六句直咏本题,尾联则别开一境 ,“采莲无 限兰桡女,笑指中流羡尔归。”诗人由想象回到实景。
此 ,晚风初起,暮色渐浓 ,采莲姑娘打桨归来,阵阵笑声掠过水面 ,惊起一对对鸳鸯 ,扑剌剌比翼双飞 。此情此景 ,唤起姑娘们美好的向往和幸福的憧憬 !正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 照邻 《长安古意 》)。“笑指”二字 ,十分传神,使 女伴们互相戏谑 、互相祝愿 、娇羞可爱的神态,呼之欲出 ,把人物的情和鸳鸯的“情”融为一体。这 里不似写鸳鸯 ,却胜似写鸳鸯,有“不着一字,尽 得风流 ”之妙。就全诗布局看,这尾联既与开篇紧 相呼应 ,有如神龙掉首,又使“结句如撞钟,清音 有余”。青春的欢笑声,不绝如缕,把读者携入了优美隽永的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