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6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151 / 286|后一章

生平简介

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乾道五年(1169)进士。乾道末,调崇阳县主簿。历知临湘县,通判临江军。庆元间,历任太学博士,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著作郎,军器少监,军器监兼权礼部郎官。嘉泰元年(1201)罢,主管武夷山冲佑观。后起知饶州,改知湖州。嘉定二年(1209)罢,再奉祠。累官中奉大夫、军器监。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二。《宋史翼》有传。炎与朱熹交谊甚笃。有《双溪集》二十七卷,词有《双溪诗馀》一卷。

☆ 南柯子

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王炎词作鉴赏

诗词分工、各守畛域的传统观念,对宋词的创作有很深影响。诸如“田家语”、“田妇叹”、“插秧歌”等宋代诗歌中常见的题材,在宋词中却很少涉及。这首词描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流露出与之声息相通的质朴向上的感情,因而值得珍视。上片以景语起:山色昏暗,彤云密布,寒雨将至。在总写环境天气之后,收拢词笔,语及近景,数枝凝聚水珠、楚楚堪怜的娇花,映入眼帘。如若顺流而下,则围绕“啼红”写心抒慨,当是笔端应有之义。但接下来两句,却奉劝骚人词客,勿以惜花为念,莫作怅惘愁思,可谓笔锋灵活心思脱俗。下片又复宕开,将笔触伸向田垄阡陌,“朝朝出”、“处处通”对举,言简意赅勾勒不避风雨、终岁劳作的农民生活。遂引出“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三农”,指春耕、夏种、秋收。五谷丰登,是农民们一年的希望。在这重阴欲雨的时刻人们盼望的是有充足的雨水,能犁耕作。至于惜花伤春,他们既无此余暇,也无此闲情。

每当“做冷欺花”(史达祖《绮罗香》语)时节,“冻云黯淡天气”(柳永《夜半乐》语),文人墨客常会触物兴感,抒发怜惜情怀。这些作品,大抵亦物亦人,亦彼亦已,汇成宋词的一片汪洋。虽有深挚、浮泛之别,也自有其价值在。不过,萦牵于个人的遭际,囿于一已的狭小天地,则是其大部分篇章的共同特点。这首《南柯子》却不同,即将因风雨吹打而飘零的幽艳啼红,和终年劳碌田间而此刻盼雨耕种的农民,由目睹或联想而同时放到了作者情感的天平两端。

它不在惜花伤春旧调上的和弦,而是另辟蹊径的新声。作者的目光未为仄狭的自我所囿,感情天地比较开阔。一扫陈思,立意不俗。

苏轼、辛弃疾等也写过一些描写乡村生活的词作,也倾注了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情感,他们所作,常如一幅幅民俗画,苏轼作于徐州太守任上的一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等五首)是如此,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笔触更为细腻入微。王炎的这首词则显示了不同的特色,作者的感情主要不是熔铸在画面中,而是偏重于认知的直接表述,理性色彩较浓,因而,写到农民的生活,如“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也采取比较概括的方式,不以描绘的笔墨取胜。

宋代有两个王炎,均有词作传世。本篇作者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进士,有词集《双溪诗馀》。其“不溺于情欲,不荡于无法”《双溪诗馀自序》的宗旨,在这首风调朴实的《南柯子》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此词不取艳辞,不贵用事,下字用语亦颇经揣摩,如“幽艳湿啼红”写花在雨意浓阴中的姿态就相当生动。不过本词亦有缺陷,全篇语多浅易、含蕴稍欠。

☆ 江城子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

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

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

踏青时,懒追随。

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

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王炎词作鉴赏

春社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节日之一,时间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这时,天气转暖,万物复苏,蛰伏了一冬的人们,无不想走出家门,到自然界里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农事即将开始,村民们也纷纷集会祷祝,祈求一年的农事顺利,家庭幸福。因此,欲见农民淳朴之风气春社是一很好的入手之处。

王炎生于公元1138年,到癸酉年(1213)已经是七十五岁的人了。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引起他踏青的情致,可是年老力衰又迫使他不得不蛰居在家。

这种矛盾反映在词中,便处处表现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词篇从景物入手,平平叙起,似是闲笔。然而辽远静谧的景物,本身已在空阔中显出寂寞之情调,再上加作者欲游不能的力不从心,全文的惆怅基调已显端倪本词善于以景显情衬情,首句即是如此,因而,“闲笔”之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无穷的感情。古人云:“笔未到,气已吞”,当是此类技法。“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紧接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之后,突然直接抒写情怀,有如异军突起,来势极猛。可是”情绪“究竟如何呢?

“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这三句再一次不直叙感触,仍以环境风物入词,似乎在“顾左右而言他”。作者一方面有意躲开感情的沉重压迫,另一方面继续用寂寥的环境映衬无可奈何的心理:“帘箔四垂”写庭院之“静”:“人独处”两句,化用唐翁宏“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诗句,以燕的“双飞,衬人的”独处“,寂寞无聊的心绪,皆包含在这种种形象之中。这种写法,不仅用对读者的启发代替作者的絮絮陈言,容易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而且笔法一张一弛,在跌宕变化之中也显示出深厚的艺术感染力,下半阕是作者感情的正面抒发。根据内容,可以分作三个层次:”怯寒未敢试春衣“写怯寒:”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写勉力踏青,但又有些力不从心,唯有借助野蔬山肴与村酿,聊遣情绪而已:”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写醉酒,拚却一醉,这正是以上诸般情绪交织的结果。从因果关系上说,”怯寒“即是”老大逢春“情绪的根源,所以也就是下半阕的症结所在:连春衣都不敢试穿的人,自然不敢追随踏青,但人逢春社,寂寞难熬,只得以酒遣情一醉方休,即使笑我人”痴“又有何妨。从情绪的凝重程度看,试春衣的目的为的是去踏青,而踏青的结果却是一醉。——因此,下半阕所写三层虽都是作者所最不堪忍耐的,然而在处理上,一层却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更叫人伤怀。

王炎填词,力求“不溺于情欲,不荡于无法”,“惟婉转妩媚为善”(《双溪诗馀自序》)。这阕词抒写“老大逢春”的帐惘情怀,微婉缠绵,颇具婉转妩媚之美。但词中感情,浓而不粘,“哀而不伤”作者居高临下从容抒发情绪,始终不为情役,这是它“不溺于情欲”的表现。至于“不荡于无法”,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出:第一、章法精密。如前所述,这首词前后两片各自可分三层,每层之间起伏变化,但意脉不乱,虽极曲折之势,却能一气贯下,因而层次极清,组织极精。第二、句法浑成。本篇字字都经锤炼。但初读时则又好象全不经意。比如“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其中“谁知”二字既指感慨深沉,又说无人理解,表现力很强,读来又十分平易。只有通读全篇细细品味才知其妙。再如“人独处,燕双飞”,全不见一点斧凿痕迹,却是词人精心设计的画面。至于开头处连用四个叠字句,渲染春光,暗寓情怀,都十分到家。结尾处于平平叙写之后,采取拟人手法,说“花不语,笑人痴”,全篇也因之活跃飞动。这些地方,都是作者重视章法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