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文苑网:经典文学资源分享平台
学段:职业成长  学科:文学  发布:2022-05-03  ★★★收藏章节〗〖手机版
  • 背景色:
  • 字体颜色:
  • 字号: 加大
  • 默认
  • 前一章|141 / 286|后一章

如果你们认为我也是一个作家,我发表文章,是从抗日战争以后开始的。开始我是编辑刊物、教书,一九四一年我在晋察冀边区以记者的身分出去,才开始创作。因为抗战以后,我的生活才开始丰富,我的认识、我的思想和感情才开始提高,才有了写东西的一点本钱,作品才能得到发表。

我感到需要说明的就是:你们在上中学的时候,应该努力打好文字的基础,一旦和生活结合起来,就能够写出一些东西。

虽然我个人的经历不足为训,但是从这里你们也可以知道即便是微小的成绩,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的。

其次,我们也不要把写作看成是多么了不起超凡出众的事。当然,作家里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英雄的化身。不要把写作看得很神秘。主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努力,一定的文字技巧,和一定的生活经历。而生活的经历越丰富,文学的成就也就可能越高。你们现在是学习阶段,你们的成绩,和老师对你们的鼓励和帮助有关。

你们所提到的《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这篇文章,我记得是我到延安以后写出来的,比写《荷花淀》略早一些。在中学课本选得了它,但我一直没有看到,所以有些情节已经记得不很真切了。

有人问,那篇作品中的情节是不是完全真实、我亲身经历的?那篇文章的具体情节并不完全是真实的,那篇文章中的我,也不真是我自己。但那种艰苦生活,譬[pì]如两条腿在泥里拔来拔去,甚至比这个更艰苦的生活,我是经历了的。文章里边的生活基础,我是有的。但是关于那一次的斗争的描写,中间有很多想象。但也并非完全虚构,因为类似这样的斗争,这样的人物,我见过很多。这不能机械地理解,不能认为是真的,就伟大,是虚构的,就毫无价值。当然作家最好就是他作品中的那个英雄,这样同学们才最有兴味。但既然不是这样,也只好照实说,不怕使你们失望了。

白洋淀那些渔民们的生活我经历过一些,至于说到这篇作品是从正面取材呢,还是从侧面取材,这就很难说了。我觉得这篇东西的取材还是正面的。(我的说法也可能和你们老师的说法有些出入,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在叙述上也没有什么奥妙的地方。一位教师同志曾给我打电话说:“你的文章的写法很好,文章一开始用插叙,用对话,然后引出人物……”在写作的时候,我确实并没有想到这些。一般的,写一篇短文章,我是不大考虑这些方法问题的。实际过程是这样:我想写一篇白洋淀的故事,首先出现的鲜明印象,就是那个女孩子从苇垛上站立起来的姿势。但这一形象是放在文章的最后面了。我不能一开始就叫她跳起来,因为那就没有故事了。我要从别的人物别的生活写起。从老头子写到他的鱼鹰,从鱼鹰写到鸡,鸡钻进苇垛,引出那个女孩子来。这些联想是很快很自然地发生的。这些联想是由生活的积累决定的。你们在写文章时感到很困难,感到没话可说,或是只能喊口号,那是因为你们的生活还不够丰富,不能由一点东西联想到许多东西,不能触类旁通。我想,你们现在写文章遇到一些困难,不要害怕。因为你们还没有很多的准备。将来你们的生活丰富了,“仓库”里储藏了很多东西,就可以开始写东西了。

你们提出:什么是作家最大的快乐,是不是有痛苦的问题。在今天做一个作家,应该说是最愉快的了。因为有这么多的人爱护和关心这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