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中吕宫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十二岁时沿江东下游维扬时作,今为编年词第一首,为甫登词坛即不同凡响的名篇。
宋高宗建炎三年、绍兴三十年、三十一年,金兵屡次南侵,最近一次隆兴二年,距白石作此词时只十来年。焚掠蹂躏灾祸之惨重,词人记忆犹新,歌吹十里繁华扬州的荒凉残破,痕迹也十分明显。“闾里都非,江山略是,”(刘克庄)“任红楼踪迹,茅屋染苍苔。”(赵希迈)白石所描写的空城四顾萧条,是当时使人心灵瑟缩抽搐的可怖实景。白石用诗的语言作了强烈对比,永恒驻留了历史时空的凄凉一幕。
上下片章法相类,均是兴废、繁华衰落的对比。如主旋律的反复(贝多芬《命运交响乐》“命运的阴森重复”),表现金人屡屡南侵和宋民积压的悲愤,效果甚佳。但非单纯重复,下片形象、意境都较上片有深化,说见下。
上片记白石所见实景及实际感受。起笔飘洒轻快旅游“淮左名都”,二韵的“春风十里”,都属虚笔反衬,如《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乐景写哀。实白石过扬州是冬至雨雪时,季节上也根本谈不到“春风十里”,不要说多次战祸的破坏了。“春风十里”与“荠麦(野麦)青青”,一虚一实鲜明对比。以下便过渡到“废池乔木”和黄昏空城“清角吹寒”(守兵吹号角)的凄凉实景与感受。
下片深化,主要在形象、感受和意境的扩大。晚唐杜牧,是一位有抱负、有气节的天才诗人,白石一生甚敬重之。杜曾高歌“明月满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在扬尽情游赏。这里白石说杜牧“重到须惊”,伤心惨目的残破景象定使他无心勾栏寻梦,这就沟通了唐宋两个时代和空间,词意更显沉重。唐代扬州有“二十四轿”,白石作词时当然已不复存在,而偏说其在,又是反衬和乐景写哀。“波心荡、冷月无声”或无上三下四间之逗,则可念成“波心荡冷──月无声”,是荡冷之波心如腐败投降之朝廷及眈眈虎视之金国,而万民及有识有为之士只好如被森冷围困的水月无声了。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扩展及于宇宙。煞尾,桥边红芍药年年惨红凄绿,难道此恨就无尽期么?
小序末“千岩老人”指老诗人萧德藻。萧赞赏此词是晚.c些年的事,故小序末句是后加的。“黍离”是《诗王风》篇名,周大夫经西周旧都,见已荒废作了庄稼地长了禾黍,故作诗吊之。首句“彼黍离离”,“离离”指庄稼繁茂也指心情忧伤。
转折处多用去声字,增加跌宕激情。(李文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