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柴荣(郭荣)(921年—959年),五代后周皇帝。于954年到959年在位,在位6年。邢州尧[yáo]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父名守礼,祖父柴翁是当地望族,柴荣年轻时曾随贾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他是周太祖郭威的养子,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周世宗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均有成就,建树良多,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柴荣即位之初,在政治上,柴荣严禁贪污渎职官吏。在他继位的显德元年冬十月,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因“厚取耗余”(即在朝廷规定税额之外多征赋税)罪而予以赐死,对搜括民财的贪官污吏震动很大。供奉官郝光庭昔在叶县(今河南叶县)巡检任上,挟私泄愤,诬断平民死罪而被弃市。这对那些残害百姓滥杀无辜的恶吏以当头棒喝。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前濠州(今安徽凤阳)刺史齐藏珍亦因虐民害物之罪而遭弃市。柴荣惩治贪污不仅雷厉风行,而且逐步深入,即使占有戚属财产的人也在严惩之列。殿中丞马从赟(音yn)吞没外孙女霍氏的财产,亦遭退赃免职的处分。
柴世宗对官吏的考核,不仅局限贪赃枉法方面,那些利用职权、假公济私以及违反政纪者亦应受罚。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左散骑常侍康澄、左司郎中史又玄、左骁卫大将军元霸、右骁卫将军林延禔(音t)等人,奉命出使浙中,返归之日,利用职权游山玩水,耗费国家资财且逾期至朝廷覆命,分别受到贬官处分,这在封建时代官考核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史例。
在经济上,停废敕额(朝廷给予寺名)外的寺院,严禁私度僧尼;又收购民间铜器佛像铸钱,以增加国库收入;同时招民开垦逃户荒田,发展农业生产;颁《均田图》,均定河南等地60州租赋,废除曲阜孔氏的免税特权。
在军事上,赏罚分明,严明军纪,又检阅禁军,裁汰老弱,选留精锐,又募天下壮士,选取优异。
周世宗柴荣仅仅为帝五年,却内修国政,外克强敌,打下了日后宋朝统一的基础,其军事才能确有过人之处。行动果敢迅速,为人敢作敢为,且善于补过,从善如流,治军严整,虽唐宗宋祖也不过尔尔。
柴荣在位仅五年半的时间,为巩固后周政权和尽快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进行了六次战争,其中五次都是他挂帅亲征,即与北汉的高平之战,三次征南唐,一次北征契丹。柴荣的亲征不是像有些皇帝的所谓亲征只是挂个名号,根本不敢亲临战场,他不但在战场指挥督阵,甚至冲锋陷阵。在这方面,只有唐太宗能与他相比。
高平之战是柴荣刚即位两三个月,第一次率军出征与来犯的北汉大军在高平的一次决战。在北汉大军的攻击下,后周右军将领樊爱能、何徽怯阵先逃,右厢军溃散,使柴荣陷于危急之中,第一次出征的柴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他镇定自若,自率亲骑,临阵督战。《五代史补》卷五描述说:“世宗之征东也,驻骅于高平,刘崇兼契丹之众来迎战。时帅多持两端,而王师不利,亲军帅樊爱能等各退衄。世宗赫怒,跃马入阵,引五十人直冲崇之牙帐。崇方张乐饮酒,以示闲暇,及其奄至,莫不惊骇失次。”在危急关头,柴荣不但没有惊慌退缩,反而率领着五十名骑兵直冲北汉国主、元帅刘崇的牙帐,使正饮酒歌乐的刘崇大惊失色。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在征南唐时,柴荣同样是在第一线指挥战斗。《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中说他:“攻城对敌,矢石落其左右,人皆失色,而上略不动容。”在攻泗州城时,这天夜里,柴荣“据月城楼,亲冒矢石,率禁军以攻其诚。”(《册府元龟》卷一一八)。第二次征南唐,周军大破南唐军的紫金山军寨,杀获唐军万余人,“余众沿淮东走,帝自赵步将骑数百循北岸追之,诸将以步骑循南岸追之,水军自中流而下,唐军战溺死及降者四万人,获船舰粮仗以十万数。晡[bū]时,帝驰至荆洪,距赵步二百余里。是夜,宿镇淮军,癸酉,从官始至”(《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三)。柴荣亲自率数百骑沿着淮水北岸追击逃跑的南唐军兵达二百多里,从早晨直到傍晚时分,晚上住在镇淮军,跟从他的一些文职官第二天才赶到这里。在战斗中,周世宗柴荣亲自率兵向敌军攻击的事情史书上有多处记载。在围攻寿州的战斗中,《江南野录》卷五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更突显出柴荣的英雄本色。其中云:“仁赡[shàn]猿臂善射,发无不中。一日,世宗亲临城下,坐帷中,观战士攻城。仁赡自上城射之,矢去御座数尺辄坠,左右惊愕,咸谏请稍避之。世宗乃曰:‘一箭射杀一天子,天宁复有天子乎!’遂命左右进床,坐于坠箭之上。甫坐,矢复至,又远数步而坠。仁赡知之,因捐弓投矢,谓左右曰:“斯乃天也,非吾不能中之。’”在围攻寿州的战斗中,柴荣亲临寿州城下,坐在帷帐中观战,守寿州城的南唐将领刘仁赡以善射著称,他在城上看到周世宗,便张弓搭箭向柴荣射去,那箭在离柴荣只有几尺的地方落下,柴荣身旁的侍从大为惊愕,都劝柴荣往后退远一点,在这里太危险了。柴荣坦然地说:“若一箭就能射杀一个天子,天下哪里还能有天子?”他不仅不往后退,反而将座位往前移到落箭的地方,让座位压在落下的箭上。他刚坐下,刘仁赡的箭又射来,那箭又落在离他只有几尺的地方。刘仁赡一见此情,扔下弓箭,长叹一口气说:“这是天意,并非我不善射啊!”可见周世宗的胆识。在北代契丹的途中,因水陆逐渐狭窄,无法通行大船,军队便弃船登陆。柴荣登陆后带领一小部兵将向西前进,深入到契丹军兵的后方,晚上就在野外宿营,跟随柴荣的侍从警卫的士兵不到五百人,“从官皆恐惧,胡骑连群出其左右,不敢逼”(《资治通鉴》卷二九四)。
上述一些事例使人感到柴荣似有些冒险,实际上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的所谓冒险来自他的胆识,来自他对客观事物的深刻分析与判断。刘仁赡的箭即使射到他这里也是强弩之末;越危险的地方常常又是越安全的地方,所以契丹的骑兵连群结队地在他附近出没,却不敢逼近他,因为他心中有数,深知敌兵的心理。
正是柴荣的胆识气魄,为他赢得了一次又一次战争的胜利。特别是高平之战,若不是他亲征,后果不堪想象,因为这次战争的胜败直接关系着后周政权的存亡。《册府元龟》卷四四中说得很深刻:“是日危急之势,顷刻莫保,赖帝英武果敢,亲破寇敌,不然,则社稷几若缀旒矣。”
作为军事家,柴荣杀伐决断非常果敢,但他并不刚愎自用,很注意多方面听取意见,集思广益。在征南唐前,他专此出题《平边策》让群臣答题,实际上是听从众臣的意见与见解。第二次征南唐时,因为朝内意见不一,他一时把握不准,便专门派范质、王溥到李谷家中向正养病的李谷询问意见和策略。“兼听则明”,这也是柴荣“应机决策常出人意表”的重要原因。
个人影响
柴荣在位5年,恢复了漕运,兴修了水利,修订了刑律和历法,并考正雅乐,纠正科举弊端,搜求佚书,雕刻古籍,大兴文教。却因征战连年,积劳成疾,于显德六年(公元959年)病逝。柴荣治理后周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北宋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人物评价
柴荣是五代十国唯一的英明君主,为北宋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